高考志愿:如何正确选择最好的专业

如题所述

(一)理性选择,综合定位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二)筛选并优化志愿,形成合理梯度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三)结合自身实际,规避风险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8

敲黑板,划重点:高考志愿填报,老实人如何选择专业?

在心理学上,老实人属于典型的顺从型人格、讨好型人格。也就是说,他们大多数人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但是另一方面,却又不擅长于交际,在生活中不能左右逢源。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外向,善于表达和自我推销的人往往更能受到别人的欢迎。

那么,作为一个老实人,是不是人生早就注定失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也就不能这么讲。因为每个个体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谁也不能预言谁谁谁就一定平庸,谁谁谁就一定卓越。而高考过后,作为一个老实人,又该怎么选择报考的专业呢?

古人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由此可见,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在古代,进学堂念书,考取功名,往往是朝着仕途方向发展。而学习相声、木工、中医、唱戏、裁缝等,也需要拜师学艺,讲究师承。而现代实行学校教育,职业选择往往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再做选择。例如,有人初中毕业,进入职业中学或中专院校,就会选定职业方向,如学习电子商务、模具、汽修、厨师、美容美发等。而更多的人是在继续完成高中的学业后,在报考大学时再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

回望岁月,时光飞逝。突然之间就来到决定人生职业方向的关口,有些人难免会无所适从,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了!有人指点迷津,从旁点拨自然更好。而如果选择了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专业,学习起来自然就没什么兴趣,没有兴趣的事情,自然也就很难长久地坚持做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位同学在选报专业时,她的外公代其选择了政治学。虽然在学校内,她的成绩能排进专业的前十名,但是最终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辍学;另一位同学选择了数学专业,在学习两年后,发现数学专业并非自己的真心所爱,于是退学后重新参加高考,又才找准自己的专业方向。

那么,我们今天就讲一讲老实人应该怎么为自己选择专业!

我们知道,老实人往往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他们做事从不好高骛远,能够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下显得尤为可贵。

求真务实,勤劳肯干,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趋炎附势,也不屑于同阿谀奉承的小人为伍。不忘初心,恪守内心的纯粹是他们的标签。因此,他们也常常因为说法方式太过直接而受到别人的排挤。综合考虑,以下是对老实人专业选择的建议:

1、教育类岗位。

教育者不仅仅只是对知识的传播,往往更需要以自身的品格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培养。并且教育者往往和思想单纯的学生接触的更多,所以不需要考虑太多的社交因素。而且,知识的传授往往是严格地按照流程进行梳理,不需要进行很多的创新和变通。所以,投身教育行业往往是老实人的不错的选择之一。

2、技术类岗位。

我们常讲的工匠精神,指的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精神。而对老实人而言,他们更加能够沉下心来潜行研究,所以老实人很适合做技术类工作。以模具岗位为例,很多人会感觉到枯燥和乏味,但是老实人却会觉得踏实和安心,其乐无穷。而以他们沉毅的性格,投身技术类岗位会更加具有优势和前途。

3、销售类岗位。

有人说老实人不适合干销售,我却不这么认为。销售真正的目的是让客户先认可你,然后他才会对你的产品感兴趣。往简单了说,销售的第一步就是销售自己。而哪些人更容易赢得客户的认可呢?肯定是那些诚实、可靠、忠厚的人。顾客会认为这种人靠谱,不会骗他。当客户认可了你的为人,那么如果他需要你的产品,肯定会找你购买。而销售真正做得好的人,其实往往是那些本性善良,品行端正,能设身处地替客户考虑的人!

综上,老实人虽然不擅长于交际,做事也不够圆滑,甚至还常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挤和打压,但是瑕不掩瑜,他们的优点也可以让很多人欣赏。毕竟,大多数机构和公司还是需要的还是有实力能担当的实干型人才。所以,寻找到自己适合的专业,老实人也能大有作为。(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01
在志愿填报中每位考生都面临着选准和填好两个志愿:一个是院校志愿,也就是选准填好自己喜欢的大学,还有一个是选准填好自己心仪的专业即专业志愿。

志愿填报应当由“选”和“填”两个步骤组成。不少家长提出,如何处理“选”与“填”的关系?选是填的基础,只有进行了大量的选择工作,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将志愿选准确。

选学校
要与国家重点学科和硕博点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选学校呢?大学是专业的承载体,在中国目前众多的高校中有文理并重的大学,有工科强势的大学,有农业类师范类院校,有医学外语类院校等等。

类型一:国家部委直属高校,主要分为教育部和工信部以及国家民委直属几个类型

部委直管高校,尤其是教育部和工信部直管的高校,一般名师云集、国家重点学科多,经费充足,硕博点多,主要位于经济文化、人文条件得天独厚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发展空间巨大。

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等,但是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也较高,属于中高分数段考生角逐的对象。尤其是这部分名校中的名专业更是一些高分考生追逐的对象。

类型二:省部共建院校,这类院校原来就是属于教育部直属的,后来一部分院校就成为省部共建的大学

这类大学的综合实力较强,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学科门类比较多,在某一方面的实力很突出。比如我们省的西北大学文史实力就比较强,其中的经济学和新闻学等比较有名。

类型三:省属高校,这类高校数量庞大,而且成分复杂,办学实力水平之间也十分的悬殊

以陕西为例:既有西安建大、理工大、石油大学、外院、西北政法这样的不仅在西北就是在全国来讲也很有名的地域性着名高等学校。也有像榆林学院、商洛学院这样的位居县级市的才从专科院校升格后不久的省属院校。像这样的例子在全国还有很多。建议,考生在报考时,一般可作为二本低分段的保底志愿,也可作为二本压线考生的首选学校。

类型四:地市所属高校,这类院校数量极少,主要以师范、医学院校为主

当然除了类型分,考生还可考虑学校是否属于“211”工程院校或“985”工程院校,或者看一所院校的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和分布,了解院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以及硕博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和硕博点数量较多的院校实力一般都比较强。选学校一定要和国家重点学科和硕博点结合起来,不仅要规划好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还要规划好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发展。

别忘了考虑有些合并、更名、升级后的大学

我国不少高校诞生背景和条件不同,办学侧重和特色不同,简直让人眼花缭乱,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简便的办法来看清这些院校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貌呢?从学校的合并、更名或升级入手来了解学校。

目前大学的合并和更名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每年都有一些高校要合并。合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同等实力较强的院校进行合并,比如武汉大学是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水电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三所“211工程”院校合并,各校区都紧紧相连,可谓浑然一体;第二是实力强的院校和实力弱的院校进行合并,比如安徽工业大学:由原华东冶金学院、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第三种则是实力弱的和实力弱的院校进行合并,这样的院校一般而言主要是由几所专科院校基础上叠加而成的。如长春工程学院:由原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水电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还有一种就是院校的更名,比如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名称冠之于国家但是其优势学科仍然在海洋学科方面。还有些学院更名升格为大学,比如东北电力学院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后其优势学科仍然保持在院校名称里。甚至有些院校更名后以全新的名称出现,比如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更名后,变为西南大学,经过仔细探寻后才能知道,其优势学科就在其农业和师范方面。

选专业
工科专业名校多以“技术”、“工程”和“科学”为后缀

选专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选专业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也就是专业与自己的相互适应程度;二是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今后在个人生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首先要了解专业的分类,教育部颁布的新本科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在12个专业门类中,工科是培养学生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操作性专业,专业名称往往不带“学”字,而是多以“技术”、“工程”以及“科学”为后缀或直接以技术名称命名。如计算机技术、通讯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机械、电机、电子、自动化、建筑工程、石油化工等。而理科专业则是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分支学科。这些专业在名称上都带有“学”字等等,对每个门类的专业都要认识清楚。

除此之外,考生还要了解专业的内涵,比如车辆工程专业中的车辆指的是广义的车辆,不仅仅是指汽车,像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又包括高铁电力机车、地铁电力机车,汽车又分为轿车、载重汽车、牵引汽车等各式各样的车辆。车辆工程专业分为车体、发动机、底盘三个方向。就车辆工程专业而言,在不同院校侧重是不同的,而且针对车型也不同,如吉林大学就侧重于汽车方向,西南交通大学则侧重于在轨道上行驶的各类车辆。

选学校还要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是重环境还是重学校也是一个经常会被考虑的问题。比如东北三省都有很好的学校,如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但因为其自然环境问题如气候寒冷以及没有直达列车等,使得很多地方的考生不愿意选择,放弃了就读好学校的机会。再一个就是社会环境,有的考生为了贪图沿海城市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甚至去选择一个当地学校的冷门专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20
我觉得吧。选择专业要看国家政策的方向,国家未来几年的规划,想要扶持什么产业去选择专业。当你学友所成时国家的政策刚好下来是最好的,你还愁没有就业机会吗,那时的你是最吃香的。
就现在来看我觉得比较难的但是以后会很吃香的是大数据行业,每个公司都需要这样一个团队做数据统计分析。这是必不可缺的。还有就是普通点的医疗,教育环保行业。
第4个回答  2019-02-11
我是做建筑的,方向已经确定了,我最近认为,所谓的"学术活动",也是集大家之言。不过,如果你本身建筑行业的,基本上“学术”也就是不重要的了——其实你自己做什么,和别人从事的事情并不是有关的,但是找对自己的专业必然是很重要的。这决定了你是否能有力量地思考以及有成效地行动。 如果你所有的精力都是为了建筑,那你就可以专注。如果你所有的初衷都是建筑让你感动快乐和欣喜,那么 你就可以找到成就感。
选专业其实也是一种人生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