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在心理学上,老实人属于典型的顺从型人格、讨好型人格。也就是说,他们大多数人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但是另一方面,却又不擅长于交际,在生活中不能左右逢源。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外向,善于表达和自我推销的人往往更能受到别人的欢迎。
那么,作为一个老实人,是不是人生早就注定失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也就不能这么讲。因为每个个体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谁也不能预言谁谁谁就一定平庸,谁谁谁就一定卓越。而高考过后,作为一个老实人,又该怎么选择报考的专业呢?
古人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由此可见,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在古代,进学堂念书,考取功名,往往是朝着仕途方向发展。而学习相声、木工、中医、唱戏、裁缝等,也需要拜师学艺,讲究师承。而现代实行学校教育,职业选择往往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再做选择。例如,有人初中毕业,进入职业中学或中专院校,就会选定职业方向,如学习电子商务、模具、汽修、厨师、美容美发等。而更多的人是在继续完成高中的学业后,在报考大学时再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
回望岁月,时光飞逝。突然之间就来到决定人生职业方向的关口,有些人难免会无所适从,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了!有人指点迷津,从旁点拨自然更好。而如果选择了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专业,学习起来自然就没什么兴趣,没有兴趣的事情,自然也就很难长久地坚持做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位同学在选报专业时,她的外公代其选择了政治学。虽然在学校内,她的成绩能排进专业的前十名,但是最终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辍学;另一位同学选择了数学专业,在学习两年后,发现数学专业并非自己的真心所爱,于是退学后重新参加高考,又才找准自己的专业方向。
那么,我们今天就讲一讲老实人应该怎么为自己选择专业!
我们知道,老实人往往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他们做事从不好高骛远,能够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下显得尤为可贵。
求真务实,勤劳肯干,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趋炎附势,也不屑于同阿谀奉承的小人为伍。不忘初心,恪守内心的纯粹是他们的标签。因此,他们也常常因为说法方式太过直接而受到别人的排挤。综合考虑,以下是对老实人专业选择的建议:
1、教育类岗位。
教育者不仅仅只是对知识的传播,往往更需要以自身的品格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培养。并且教育者往往和思想单纯的学生接触的更多,所以不需要考虑太多的社交因素。而且,知识的传授往往是严格地按照流程进行梳理,不需要进行很多的创新和变通。所以,投身教育行业往往是老实人的不错的选择之一。
2、技术类岗位。
我们常讲的工匠精神,指的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精神。而对老实人而言,他们更加能够沉下心来潜行研究,所以老实人很适合做技术类工作。以模具岗位为例,很多人会感觉到枯燥和乏味,但是老实人却会觉得踏实和安心,其乐无穷。而以他们沉毅的性格,投身技术类岗位会更加具有优势和前途。
3、销售类岗位。
有人说老实人不适合干销售,我却不这么认为。销售真正的目的是让客户先认可你,然后他才会对你的产品感兴趣。往简单了说,销售的第一步就是销售自己。而哪些人更容易赢得客户的认可呢?肯定是那些诚实、可靠、忠厚的人。顾客会认为这种人靠谱,不会骗他。当客户认可了你的为人,那么如果他需要你的产品,肯定会找你购买。而销售真正做得好的人,其实往往是那些本性善良,品行端正,能设身处地替客户考虑的人!
综上,老实人虽然不擅长于交际,做事也不够圆滑,甚至还常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挤和打压,但是瑕不掩瑜,他们的优点也可以让很多人欣赏。毕竟,大多数机构和公司还是需要的还是有实力能担当的实干型人才。所以,寻找到自己适合的专业,老实人也能大有作为。(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