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的两个不孝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人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的两个不孝指的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必大家都听过这句话,甚至一些家长也拿此话压尚未娶嫁的儿女。那么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其他的“两孝”又是指什么呢,又是谁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呢?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是孟子评价舜结婚之事所说的话,在这里我们多费几句口舌给大家讲讲这其中的故事。

舜的父亲自打舜小的时候就不是很喜欢他,尤其是舜的后母过门之后更是百般刁难舜,甚至想要逼死舜。舜长大后娶亲的时候,他的父亲根本不来为他主持,所以舜最后只好不告诉父母自行娶亲。

孟子所言的无后是指不能孝养父母、爱护家人,但是孟子说这句话并不是在批评舜。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原文说尽管舜不告而娶,犯了“无后”之不孝,但是君子以为舜他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却和禀告了一样。

看的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糊涂了,这个“无后”不是指没有后代吗?怎么又变成了不告而娶呢?

你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其实在孟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特定指出其他两个不孝具体指的是什么。单单提出了“无后”这样一个概念,根据同时期的文献所记载,我们后现代学者对于此句的理解,一直倾向于将“后”解释为“尽到后代的责任与本分”。但是有歧义就有原因,有原因咱们就得聊一聊。

在东汉末年有位经学家叫做赵岐,其所注《孟子章句》,他对三孝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结合我们中国国情,尤其是各位读大学或者刚刚从事工作的小伙伴。每年回家被父母催婚的场景想必那是不胜其烦,这正因如此赵岐的解释,是我们如今寻常大众最为普及的观点。

然而在《孟子》的《离娄句下》中还有这样一段: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说到这,想必大家又摸不到头脑了,这一会五,一会三的到底有几个啊?

那我们再回来看这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您看看我如果这样翻译的话会不会有点不同:

“不孝有很多种,其中无后是为最大的不孝。”

再联系我们现代学者所认为的“无后”为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的意思,这样是不是就能理解了呢?我们大可以将这个“三”理解为一个虚数,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三五成群”、“三令五申”,再比如“吾尝日三省乎己”,这里的数字皆为虚指。

“不能事亲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是二不孝,不能事己是三不孝。”

什么意思呢?这其一事亲就是我们上文所述的孝养父母、爱护家人;这其二事君则是说恪守本分、忠于君主;这其三就是说要身正影直、有道德有仁心。

这样也能解释得通,当然了无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这个三是不是虚指,其“无后”按理来说都不是没有后代的意思。只不过我们都沿袭了赵岐所注,不光我们,北宋孙奭的《孟子注疏》、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也全都默认了赵岐对“无后”的解释。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句子摆在这,怎么理解是自己的事,只要有道理能说通那就是一种正确的观点。文学不是一个一棍子打死所有异类的学科,求同存异才是其真正的灵魂所在。因为要发展就必要延伸,有延伸就有争论,这很正常,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痛恨“焚书坑儒”一事呢?就是因为这件事把人们的思想给遏制了,导致百家争鸣的美好一去不复返。

不过退一步说,就按着如今我们老百姓对于这个“无后为大”的理解和使用频率,就算不对也早晚成对的了。那学者专家争论他们的,我们用我们的,反正我说出来你懂我意思,那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当所有人都认为“1”是“2”的时候,“1”他就是“2”了,不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里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种呢?

第2个回答  2020-10-28
一个是不能事君,是指不行忠义之事,不能恪守本分;另一个是不能立身行道,是指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第3个回答  2020-10-28
一个是家庭贫困,父母年迈却不去做官吃俸禄。一个是不指出父母的错误,陷父母于不义之中。
第4个回答  2020-10-28
如果没有传承,将来祭祖都会断了,这就是第一种不孝,第二种就是顺从父母的意思,就是孝顺。

古时候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剩下的两个不孝是什么?
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这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即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二、阿谀曲从,陷亲不义。指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指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是什么
2、陷亲不义。这句话主要就是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满足和顺从父母的想法,就算他们的想法是不对的,也不加以劝说,最终导致父母犯错,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孝顺的,因为父母错了,子女有义务去提醒他们。3、家贫亲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生活在贫困家庭,但是却一直不上进,只想念家庭的温暖,不想着出去奋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的两个是什么呢?
1. 不能事亲,即不孝养父母、不爱护家人。2. 不能事君,即不恪守本分、不忠义行事。3. 不能立身行道,即不成其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说法,常出现在电视剧中,用以催促结婚。在古代封建社会,只有娶妻生子、光宗耀祖、传宗接代才被认为是尽孝之道。这种观念至今仍...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不孝是指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还有两个是什么
答:旧时候说的,三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1)指陷亲不义,不求仕宦,无子绝祀。《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汉 赵岐 注:“於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是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是什么?第二个不孝指的是没有好好地赡养父母。第三种便是“不娶无子,绝先祖祀”。1.“不孝有三,无前途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全文是这样的:“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那另外两个是什么?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另外两个分别是:一是子女明知道父母有错,却还一昧的顺从他们,最终陷他们于错误的境地之中;二是明知道自己的家庭贫苦,已经无法供养起自己的父母,自己却不知上进,不懂得以努力读书改变现状;三是不娶妻生子,不为自己以及祖先留下后代。在三种不孝的情况下,又以第三者为大...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知道另外“两不孝”是什么么?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这句话大意是说:不孝的行为有很多,若没有尽到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责任,就是最大的不孝。古人十分看重家庭,更看重家庭的繁衍生息,若后辈无法做到,就是最大的不孝了。当一个家庭都无法延续下去了,其他人会怎么看待这个家庭呢?2.家贫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另外两孝是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和家贫亲老,不为禄仕。1、第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味地顺从父母。古人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子就好比君臣,为臣辅佐君王,如果臣子一味哪前顺从君王,大概率出现昏局春君,从而使国家败亡,君主也会在历史上留下污点。同理,子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另外两大不孝是什么?
另外俩不孝分别是,不管家人怎样,对父母置之不理。另一个是,不学习,不长进,没有才华,不作事情。这句话从古就开始流传了,一直用于现在,这也真实的说出了人生中不孝。孟子的《孟子·离娄上》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