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甲壳类昆虫有谁知道并且提供图片等具体资料的吗?!谢谢!

有甲壳昆虫的光泽
它是有甲壳的,它的甲壳有光泽

你说的是甲壳纲还是甲虫?

甲壳纲(jiaqiaogang)(Crustacea)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中的第3个大纲。种数仅次于昆虫纲和蛛形纲。绝大多数水生,以海洋种类较多。体分节,胸部有些体节同头部愈合,形成头胸部,上被覆坚硬的头胸甲。每个体节几乎都有1对附肢,且常保持原始的双枝形,触角2对。用鳃呼吸。多数种类可供人类食用,如各种虾、蟹等;或作鱼类食饵,如淡水中的水蚤等;也有一些有害种类,如寄生鱼体的鱼蚤、鱼虱,危害海港建筑物与海底电线的蛀木水虱和充作肺吸虫中间宿主的溪蟹等。动物种类较多,现分为8个亚纲:头甲亚纲(如头甲虫)、鳃足亚纲(如蚤状溞)、介形亚纲(如海萤)、唇甲亚纲(如长唇虫)、桡足亚纲(如剑水蚤)、鳃尾亚纲(如鲺)、蔓足亚纲(如藤壶)、软甲亚纲(如沼虾、河蟹等)。

  节肢动物门的一纲。大多数水生,用鳃呼吸,体一般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2对触角。头胸部具发达的甲壳,称头胸甲。低等种类体多细小,体节多,数目不定,一般有胸肢而无腹肢;高等种类体节少,数目恒定,20~21节,每节有1对附肢。27000多种。枝角类(Cladocera),头胸甲发达,包被身体,成为壳瓣,柔软;第2对触角长大,分枝,为运动器官;体节不明显,胸肢不超过10对。多数生活在淡水中,为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习见种如溞(Daphnia)。桡足类(Copepoda),无头胸甲,第1对触角发达,用以游泳。胸肢6对,第1对成颚足,用以攫取,后5对游泳。也为浮游动物重要组成部分,如剑水蚤(Cyclops)、哲水蚤、猛水蚤等。鱼虱类(Caligoida),为鱼类外寄生虫,多数海产,如鱼虱、锚头蚤。鲺类(Argulidea),鱼类外寄生虫,腹部退化,具吸盘,如鲺。高等甲壳类如虾蟹等,都有5对步足,故称十足类(Decapoda),是甲壳纲中最高等的一类。虾类的头胸甲较柔软,腹部发达,具5对游泳足,触角细长如鞭。蟹类头胸甲坚硬,腹部退化,折在头胸部腹侧。

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通称甲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33万种,中国已知约7000种。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多数种类属于世界性分布,如步甲、叶甲、金龟甲和象甲科的某些种类;少数种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至温带地区种类渐少,如虎甲、吉丁甲、天牛和锹甲科的某些种类;个别种类的分布仅局限于特定范围,如水生的两栖甲科仅分布于中国的四川、吉林和北美的某些地区。本目中许多种类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与人类的经济利益关系十分密切。

两栖甲科 

  拉丁名 Amphizoidae LeConte, 1853 

  科属 鞘翅目 Coleoptera 肉食亚目 Adephaga 

  形态描述 

  体长11—16mm。黑色或黑褐色;头小,触角短,不超过前胸背板;鞘翅卵圆形,有不甚明显的刻点,足细长,无游泳毛;跗节5-5-5。腹部可见6节。

  幼虫侧叶形,胸、腹各节两侧成叶片状;足5节,具双爪;腹部10节,有尾突。

  生物学描述 

  本科昆虫生存于高山针、阔混交林带寒冷激流中,成虫、幼虫均半水生,捕食水中其他昆虫的幼虫。 

  分类及分布 

  本科全世界只有1属5种:北美洲西部有3种:Amphizoa insolens Leconte, 1853、A.lecontei Metthews, 1872、A. striata VanDyke, 1927;中国有2种,即中华两栖甲A.sinica Yu et Stork, 1991及大卫两栖甲A.davidi Lucas, 1882;前者分布于吉林长白山,后者生存于四川宝兴。 

  备注 

  两栖甲科是肉食亚目古老的类群,可能起源于三叠纪,属活化石。 

水龟虫 

  water scavenger beetle 

  亦称牙甲。 

  鞘翅目(Coleopters)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 即牙甲科)昆虫,约2,000种。分布世界各地,尤其是温带的淡水池塘。体卵圆形,光滑,深褐或黑色;触角短,棍棒状,多毛。长几公厘到约40公厘(1.6吋以上)。游泳时两侧的中、后足一起划动。多数(如Hydrophilus属和Tropisternus属)成虫取食藻类和腐烂物;但少数为掠食性。卵产在丝状防水的卵鞘内,约100粒,卵鞘附在水生植物上,或漂浮水面或挂在身上。幼虫肉食性,不但吃落入水中的昆虫,也吃同类。许多幼虫要到水面呼吸,但少数(如Berosus属)通过体壁和腹丝呼吸。水龟虫与多数水生昆虫不同,不是腹部末端而是头部悬在水面。为了在身体周围保留一层空气,其触角穿过水膜。潜水时收回触角,收集空气围在身体周围。

  水龟虫外形长得像龙虱, 和龙虱生活在同一水域生态环境,体呈流线型、背腹面拱起,但体背比龙虱更凸出一些,体色比龙虱更深一些(近乎黑色),腹面较平,多数种类胸部腹面有一个粗而直的针刺,贴在胸部腹面向后伸着(龙虱无针刺),下颚须长,与触角等长或更长。从这几点就可以区分它们了。这种硬壳虫善于在水中物体上爬行,当它游向水面时,经常在水面上打转转。

  水龟虫属于鞘翅目,水龟虫科,又称为牙甲科,世界已知约2000种。水龟虫触角6-9节,端部3-4节略膨大,在触角的一侧有一条浅槽,由拒水性毛将其覆盖,从而形成一条管道,呼吸时游向水面,将头露出,空气从触角一例的管道进入,贮藏在腹面密集而不会被水沾湿的短毛上。此时在毛上可以形成一个很大的空气层,腹面因密集水泡而变成银白色。水龟虫在水下靠鞘翅和腹板的运动将气泡中的空气吸入鞘翅下面的贮气腔和气管内。它在水中的换气也是靠触角进行的。水龟虫成虫一般为植食性,幼虫为腐食性或肉食性,捕食蝌蚪和小鱼等动物,有些种类有危害水稻的记载。 

藻食亚目 Myxophaga

  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藻食亚目 Myxophaga

  描述 形态分类特征为 有前胸背侧缝;有后翅小纵室;后翅边缘具长缨毛;食性主要为取食藻类。

  藻食亚目在我国主要有4个科分布,分别为:

  单跗甲科 Lepiceridae Hinton, 1936(= Cyathoceridae Sharp, 1882) 

  淘甲科 Torridincolidae Steffan, 1964 

  球甲科 Microsporidae Crotch, 1873 (= Sphaeridae Erichson, 1845) 

  水缨甲科 Hydroscaphidae LeConte, 1874 

  备注 R.A.克劳森(1960)认为鞘翅目在进化的过程中分化为3支,一支是肉食性的肉食亚目,一支是在树皮下生活的原鞘亚目,一支是多食亚目,而藻食亚目又是多食亚目的一个分支。 

单跗甲科 

  拉丁名 Lepiceridae Hinton, 1936(= Cyathoceridae Sharp, 1882) 

  科属 鞘翅目 Coleoptera 藻食亚目 Myxophaga 

  形态描述 

  体长1.5—2mm,长卵形,两侧多少有些平行,前胸比鞘翅狭窄。体适度凸起。背面瘤状,表面具硬毛。触角4节,前3节短,末端一节大棒状。前胸侧板伸达前胸前缘;鞘翅侧边深波曲状,只容纳后足腿节,后翅有明显的纵长室,跗节一节,单爪。腹部可见5个腹板,雄性生殖器无分隔的基片(basal piece),侧片多融合,形成管状。

  幼虫未知。

  分类及分布 

  单型科,只有Lepicerus属,现知2种,发生在墨西哥到南美北部,这些甲虫都采自沿溪流的洪泛碎石区。 

 淘甲科 

  拉丁名 Torridincolidae Steffan, 1964 

  科属 鞘翅目 Coleoptera 藻食亚目 Myxophaga

  形态描述 

  体长1—2.6mm,长卵形或长椭圆形,多少平扁,表面光滑,闪金属光泽,少数情况被下弯毛。触角通常9节,少数11节,端节膨大,棒状。前胸侧片不达前胸前缘,鞘翅完整,具细线,两侧波曲;后翅有明显的纵长室。足长,跗节4节,腹部可见5个腹板,第2块退化,部分隐藏在第1块之下,末端一节有时有气盾。雄性生殖器有分隔的基片,通常也有1对狭窄可动的侧叶。

  幼虫适度宽扁,触角2或3节,两侧有3—5个单眼,下颚须1—3节。下唇宽,下唇须2节。腹部第1—8节有1对侧气门鳃,分2节或3节,气门鳃表面覆盖气盾网。背板第9节具或不具固定的尾须。

  生物学描述 

  幼虫都栖息成长在浅浅溪水流过的岩石面上,可能以蓝绿藻为食。 

  分类及分布 

  本科有6属约25种。Hintonia、Ytu和Claudiella属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Incoltorrida属仅限于马达加斯加。 

球甲科 

  拉丁名 Microsporidae Crotch, 1873 (= Sphaeridae Erichson, 1845) 

  科属 鞘翅目 Coleoptera 藻食亚目 Myxophaga

  形态描述 

  极微小,体长0.5—1.2mm。球形,闪光泽,体表光滑,触角11节,端锤3节。前胸侧片伸达前胸前缘,鞘翅完整,后足基节板极发达,覆盖后足,后翅有纵长室。足短,胫节膨扩,跗节3节,最末跗节较长。腹部有3节完全可见的腹节,雄器退化,大部分为膜质。

  幼虫长圆形,向后变窄,触角2节,头两侧各有4个单眼。气球状气门鳃附着在第1至第8节腹节,第9节无尾须,第10节有3对钩。

  生物学描述 

  成虫和幼虫均生活在溪流边的泥沙中。 

  分类及分布 

  此科只有一属Microsporus,18种,发生在北美和中美、欧洲、小亚细亚、东南亚、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 

水缨甲科 

  拉丁名 Hydroscaphidae LeConte, 1874 

  科属 鞘翅目 Coleoptera 藻食亚目 Myxophaga

  形态描述 

  体长1—2mm,长椭圆形,向后手窄,头较宽,体被细毛。触角5或8节,末节长,棒状。前胸侧片伸达前胸前缘,鞘翅短小,平截,后边露出2—4个腹节背板,后足基节不发达,足相对较短,跗节3节,后翅无纵长室。腹部可见6节腹板,第9腹节无尾须,第10节有3对钩。

  幼虫狭长椭圆形。触角2节,头两侧各有5个单眼,下颚须2节。前胸和前两个腹节各有1对气门鳃生于两侧,通常气球状,有内气盾(internal plastron)。第8腹节有同样的气门鳃,但着生在长长的表皮突上。第9腹节退化,无尾须,第10节有时有1对钩。

  生物学描述 

  这类甲虫通常发现于溪流中,取食生长在岩石上的藻类;有的采自水池和温泉。 

  分类及分布 

  本科现已发现3属13种。Hydroscapha属发生在北美西部和墨西哥、欧亚大陆、北非、东南亚和马达加斯加;Scaphydra属仅发现于巴西东南部。Yara属发生于巴拿马和巴西。

  中国分布有2种,Hydroscapha hunanensis Pu仅分布于湖南省,H. takahashii Miwa仅分布于台湾。 

龙虱科(Dytiscidae) 

  属昆虫纲鞘翅目,小至大形,体椭圆形,扁平而光滑,有光泽。触角丝状,11节,着生于复眼边缘近上领处。头阔,与前胸紧密嵌合。后翅发达。后足特化为游泳足,基节发达,左右相接。雄虫前足为抱握足。腹部可见8节腹板。成虫和幼虫均水生,肉食性,多以水生昆虫为食料,大形种类可加害鱼苗,有的种类成为淡水养殖的大害,1头幼虫1昼夜可为害鱼苗10多尾。有的种类可作为药材和食品。常见种类如黄缘龙虱(Cybister japonicus Sharp)等。

稻水象甲 拉丁文名: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但未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稻象甲。

  [1]鉴别特征:成虫长2.6~3.8mm。喙与前胸背板几等长,稍弯,扁圆筒形。前胸背板宽。鞘翅侧缘平行,比前胸背板宽,肩斜,鞘翅端半部行间上有瘤突。雌虫后足胫节有前锐突和锐突,锐突长而尖,雄虫仅具短粗的两叉形锐突。蛹长约3mm,白色。幼虫体白色,头黄褐色。卵圆柱形,两端圆。 

  生物学特性:半水生昆虫,成虫在地面枯草上越冬,3月下旬交配产卵。卵多产于浸水的叶鞘内。初孵幼虫仅在叶鞘内取食,后进入根部取食。羽化成虫从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取食稻叶或杂草的叶片。成虫平均寿命76天,雌虫寿命更长,可达156天。危害时虫口密度可达每平方米200头以上。 

  原产地:美国东部、古巴等地。 

  中国分布现状:已分布在十余个省市。估计其分布区更大,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外都可能有分布。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随稻秧、稻谷、稻草及其制品、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传播。1976年进入日本,1988年扩散到朝鲜半岛。1988年首次发现于河北省唐山市,1990年在北京清河发现。到1997年,它已在8省(直辖市)54个县、市出现,破坏了310 000hm2农田。飞翔的成虫可借气流迁移10000米以上。此外,还可随水流传播。寄主种类多,危害面广。成虫蚕食叶片,幼虫危害水稻根部。危害秧苗时,可将稻秧根部吃光。 

  控制方法:稻田秋耕灭茬可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结合积肥和田间管理,清除杂草,以消灭越冬成虫。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可降低其越冬存活率。保护青蛙、蟾蜍、蜘蛛、蚂蚁、鱼类等天敌。应用白僵菌和线虫对其成虫防治有效。施药品种以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宜。严禁从疫区调运可携带传播该虫的物品。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包装填充材料应严格检查,必要时做灭虫处理。

参考资料:baikebaidu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