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婚礼一般在什么时间举行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9

古代人的婚礼一般在黄昏时段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

古代婚礼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徵,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扩展资料:

古代周制婚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

商周时期的昏服也不是现在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著天的、最神圣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著思念双亲的新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式婚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6

古代人的婚礼一般在黄昏举行。

“婚礼”原来叫“昏礼”,来源于婚姻缔结仪式举行于黄昏之际,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当然这种解释也是在婚礼仪式完善后的一种附会”。

“在原始社会群婚制度逐渐向对偶婚转化的阶段,获取配偶常用抢亲方式,抢亲多会选择夜晚,所以构成了早期昏礼在黄昏之后举行的初始因素。到了殷商时期,昏礼这个名词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并反映在了甲骨文中。”

周礼文献《仪礼•士昏礼》中明确了“昏礼”二字与婚礼仪式的内容,“经过了华夏文明的漫长发展,黄昏之礼有了更为丰富积极的含义,最终构成了今天大家熟知的婚礼名词由来”。

扩展资料:

婚礼起源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古代婚礼叫“昏礼”?结婚仪式曾在黄昏举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婚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07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据史料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也就是说,晚上举行婚礼才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对此,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刘刚教授介绍说,古代一直有“上午接亲,晚上拜堂”的说法,中国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黄昏以后。“结婚与黄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结婚的例证,说明女人在黄昏结婚后改变了自己的姓氏。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