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达尔文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幼儿对音乐有兴趣,这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可让幼儿视、听、感、触、动的环境氛围,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例如在欣赏乐曲《大森林的故事》时,可以创设包括土堆、猎人的房子、草地等在内的游戏环境。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布置环境,然后再进行游戏。对自己布置的环境和制作的道具,幼儿不仅使用起来较为熟练,而且通常会十分感兴趣。又如在欣赏《玩具进行曲》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制帽子、手枪、红旗等道具。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他们的想法被同伴采纳,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可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如在教唱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学唱《拔萝卜》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按照不同的角色分别表演拔萝卜的情态。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儿歌,而且兴趣盎然。
三、音乐欣赏,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建构式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机械学习。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使幼儿身心获得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既要考虑到游戏性、活动性,更应该注重活动的有效性。这需要老师在活动的指导策略上下功夫,多方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创作出作品,而是让幼儿通过音乐作品能把握形式所蕴含的意味,让幼儿能用整个心灵去感受音乐的美。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让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有大胆想像、主动创造的自由,让幼儿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不应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幼儿,更不应要求他们必须按教师的观点理解音乐。孩子对音乐作品往往有他们独特的理解。
四、图画融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说出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这充分说明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适当地运用图画、图谱等视觉的参与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喜洋洋》时,我们可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结果,有些孩子画出了烟花,有的孩子画出了对联,有的孩子画出了灯笼,充分展现出一幅喜气洋洋过新年的热闹景象。通过这种图画手段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自我实现,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地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