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研究生导师?

如题所述

研究生导师怎么选,是选年轻老师还是学术大牛?



你是如何选择你的导师的呢?研究生导师怎么选,是选年轻老师还是学术大牛?要知道研究生选择一个好的导师非常非常重要,下面我就具体讲一下该怎么选。

1、忠于人品!

首先说一点,我们选导师的第一点,不是要看他的专业能力、不是要看他是不是院长是不是大牛、不是要看他发了多少篇SCI,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看这个老师的人品。很多同学可能会忽视这一点,而在我看来这一点确是非常重要的。真人真事,某某大学的导师出去请公司老板吃饭,然后叫了几个自己的研究生(女生)一起,其实就是去陪酒。让自己的学生去陪酒,这种老师就算学术再厉害,但是人品就有问题嘛!

所以说,选导师,一定先要选人品好的,然后再去看他的学术能力,遇到一个真正对自己好的导师,真的是能受益匪浅,影响自己一身。

2、选择轻导师?

年轻一点的导师,这种导师一般自己刚毕业没多久,所以非常有学术热情,会真正在自己研究的方向下功夫。所以,如果你作为他的学生,跟着他做,他会手把手教你,能在研究生几年学到真正的东西;因为他也需要发高质量的论文来评职称,所以你只需要给他打打下手,比如翻译翻译论文,他在发论文的时候就能挂上你的名字。

我一个师弟,研一刚半年,就已经发了4篇SCI了,怎么发的就不用我说了吧;能拿国奖的几乎都是年轻老师带的学生(除非你真的非常非常厉害啊),这是和第2点挂钩的啊,因为论文发得多,自然而然就能拿奖学金了。他能真正对你上心,因为你可能是他带的第一届第二届学生,如果你发不了论文、找不到好工作,那他以后还怎么带学生呢?

3、选择学术大牛?

导师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大概总结一下:(1)实验室师兄师姐比较多,实验条件相对年轻老师要好一些,所以你在选方向的时候,能多一些路子;(2)导师在学院有一定的地位,不管干什么都能方便一点。比如研一专业课考试,老师一看你导师是谁,分数就不会太低;(3)如果以后准备读博,导师会给你推荐;(4)找工作的时候,导师也能给一些推荐;(5)导师可能已经带了几十届学生了,那么你就有几十上百个师兄师姐,比如你去一家公司的上司就正好是你师兄,那自然会照顾你了。

最后总结一下,其实选导师也要结合一下自身情况,第一当然是想做的方向,再一个就是看自己的性格,比如说你是那种坐不住的,干什么事都没有积极性的,需要有人催的,那我就建议你选择一个年轻老师,因为他能管着你;如果你自学能力比较强,那可以选择一个大牛,因为他可能给了你一个方向之后就不管了,可能一个月都见不着他一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在选导师之前,首先需要自己想清楚的几点:

首先明确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读博士(即走学术/科研路线or毕业后去企业工作)?

自己希望研究生阶段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苦学or轻松?发文章or去实习?)

希望自己和导师是哪种关系?(紧密合作 or 老板员工 or 路人)

好了明确这几点,咱们考虑下几种类型导师
1. 功成名就的学术大牛教授型
院士、万人领军、长江、千人、杰青、院士候选人等等
通常这类大牛教授很忙,非常忙,他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

你的所有有关入学,中期检查,毕业等等手续都是需要自己整理,代签字,有时你一学期也见不到几面,甚至听说毕业了老师都不知道台上答辩的是自己的学生。更不要说具体指导你做什么科研了,能给你一些指导就不错,但是往往他们的指导是比较空虚,如果没有一个给你提供一个具体的可以平台或软件等,你往往浪费很长时间都无从下手。

他们忙的往往不是具体的科研工作,而是申请项目,申请各种项目,以及各种校校合作、院所合作、校企合作、成果转化、社会交往等等等等。

如果找这种类型的教授,一定首先要确定一点:自己有较强的自制力,以及科研决心,以及自学能力,还有就是你确定肯定会读博士。因为导师肯定会把你往博士的方向培养。

这种导师更注重的还是师门传承,希望自己旗下的学生走学术道路,崭露头角。否则两三年就走人了,从此再无交集,那为啥要培养你?

一般情况,这种教授每年都是满名额招生(意思就是能招收多少学生就招收多少学生,比如硕士每年3个,那可能一共9个硕士;博士每年两个,4年毕业的话,那就是8个博士,再加上过来交流 联合培养各种方式,可能一个大牛教授有20多个学生都不在话下),因此,你得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所以你的发展几乎是:全靠自己野蛮生长。

具体地来说进这种组你最可能的科研状况:

有可能大牛教授自己带你,但也只是大致帮你把握下研究领域或说说研究方向,然后自己鼓捣吧。自己发展的好了,大牛可能会帮你推荐出国啊,或者申请项目啊各种事情;自己发展不好,那就拜拜了,别人想帮你首先你自己得有那个本事才行。
也有可能会让团队的小老师或者师兄师姐指导实验,小老师一般是要努力发文章、评职称的一类(见后续回答)。

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小导师有时间愿意付出精力带你,那很好,不过一般来讲,他们自己也要做项目,你也得做你的大导师安排给你的任务,小导师能带给你多少东西或愿不愿意给你付出精力值得商榷,尤其是他可能还有自己的研究生;如果是有大公无私的师兄师姐带,或者组里有这种师兄带师弟的知识传承制度,那真是万幸,好好珍惜吧,如果没有,那也正常,毕竟谁都是自己奋斗来的,也没有义务就平白无故把人家自己的核心技术教给你。最难受的一种情况是,有人愿意带你,但是带着带着你的成果就是他的了,你费苦费力的工作却是小导师的一作。你最后文章专利啥都没有,成了彻底的免费劳动力。其实我觉得,这种情况相比没有导师带更让人接受,虽然不是一作,但是这个过程也学到东西,也出了文章;比自已一个人瞎摸索还是强很多。
在大牛组的好处是,无论是继续读博还是工作,你说你的老师是哪位大牛,到哪都是一张靓丽的通行证。有可能大牛老师帮你推荐工作一句话的事,二是别人对你的认可度也是高的,毕竟师出名门,你的工作更容易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但是自己太水了,别人还是能看出来的,关键还是自己;没人带你的情况下,你得自己完成出色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这类导师基本都是学术圈的佼佼者,和地方企业合作并不多,不太会给你推荐实习或者工作。但应该会支持你参加各种夏令营,学术会议,短期培训等。
缺点;大牛很忙自己整,老师管理时间很少,全靠自觉。所以说,进大牛组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存在风险。并不是说你找到了个好导师,你就厉害;逻辑是这样的,你厉害了,导师可以帮你变得更厉害,给你提供更好的平台。你不厉害,那就。。。不厉害了呗。

不要抱怨没人带你,不同的组情,不同的特点,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到硕士毕业,就会有一个分流,干得好的一般就继续读博了,干的不行的就去工作了,也会有一部分去导师的合作伙伴处读博。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牛组人已经很多,但是大家还是拼命往里挤,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可以自行看看中科院的院士组,一个组都能自立成一个研究所了。选择这种组,发展的好前景无疑是很光明的,但是就像游戏里的hard模式,你需要不断地砥砺奋进。
第2个回答  2020-11-24
一语概之,导师决定了研究生的未来职业选择。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见过不少读研读博的学生,带着科研梦想而来,却被导师的平庸折腾的一地鸡毛。

遇上错误的导师不是你的错,可是遇上后还糊里糊涂,就是你的不对了。找工作还要反复调研,找导师为什么不弄清楚再选?!

拿个小本子记下来,以后需要选导师时,对照着看仔细。

参照商业上的波士顿矩阵划分4个象限,导师也可以分为4种类型:

一、大象型导师
这类导师包括院士、千人、万人、杰青、长江等,是学校或研究所的明星级人物。

这类导师的特点是功成名就,学术水平高,在圈子内与社会上有很高地位,而且科研经费不差钱。蓝筹绩优股,众星捧月。

大象型导师因为本身就已成功,而且有很多的资源,所以会更乐意帮助学生进步成长。

跟着大象型导师,首先是长见识,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论是课题的前沿性,还是对学术圈的认识,都可高屋建瓴,一览众山小。

其次,大象型导师还有很多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在找工作时会很有帮助。我听说有一个院士,他的门下学生找工作投简历到高校时,学校乐于接收,甚至有些学校在学生还没毕业时会来“抢人”。

大树下面好乘凉。

二、公狮型导师
这类导师可能是担当行政领导职务的、或与企业合作的、或在学术圈子内外人脉广泛的。

生态圈中,有公狮必有干活的母狮,万物一理。

这类导师在政商学界有广泛的人脉与资源,每天忙得团团转,但基本没时间管科研、带学生。所以,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靠其手下的小导师,或者师兄带师弟。、

跟着公狮型导师,就做好母狮的角色。母狮是做什么的?打猎。

这类导师能争取的项目不少,但基本都是交给手下职工与学生完成。学生虽然课题做得很忙,但会发现其实学术水平与学术视野成长有限。没有学术高人指导,进三退二,雾里看花。

如果是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导师,主做横向(企业)课题的,一般会逼学生干活逼得比较紧,而且学生离前沿基础研究越来越远。

选择了公狮型导师,以后找工作就别往高校、研究所投了。去企业或转行会更合适。

一般学生会称这类导师叫“老板”,因为确实很像公司的上下级关系。

三、饿狼型导师
这类导师往往是蒸蒸日上、事业心强的青年导师,包括青年千人、万人拔尖、百人、以及被国家或地方人才政策大力扶持的青年。有学术水平,但初出茅庐,资源有限。

这类导师大多有留学经历,被种种人才政策引进回来;或是在国内,出身于大象型导师门下,有出色的科研能力。

饿狼型导师的特点,是急迫地想快速发展,要赶在各种人才年龄划线前,跨过门槛。所以,会对学生的科研进度逼得很紧。

跟着这类导师,能学到东西。导师年轻,与学生的共同语言会更多,好相处一些(不过也看人品)。但除了学术,这类导师能帮到学生的真的不多。

四、蚂蚁型导师
蚂蚁型导师,资源少、水平低,是学校导师中沉默的大多数。

在新闻中看到一个词:不知名教授。入木三分。

跟着蚂蚁型导师,基本上,平静度日吧。如果只是想要个硕士或博士文凭的,可以选择这类导师。

但凡在学术上还有些想法,想沿着学术道路走下去的。就只能努力选个大象导师,或冉冉新生的饿狼导师。
至于考察导师的人品,去隔壁实验室问一问,就清楚了。
第3个回答  2020-11-24
选导师会受很多影响因素,比如你本科上过一个导师的课,被他讲课的魅力吸引,你就可以选,你觉得这个老师颜值特别高,你就可以选,你觉得这个老师人特别nice,你也完全可以选,有些时候师生之间真的就是一场偶遇,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下面将下面将会具体介绍,如何能选择正确的研究生导师对自己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介绍两种比较“俗气”选导师的思路,

一是要考虑自己职业发展方向与导师资源是否匹配

二是要考虑个人性格与导师性格是否匹配。

职业发展方向包括科研型、实务型、从政型。

科研型是有读博的意愿,想要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这种同学建议尽量选择博导作为导师,目前,对于博士考试基本上改为了申请考核制,读博的门槛越来越高,所以选择博导可以为自己升学铺路,但是博导跟博导之间的差异,比你跟你同学之间的差异更大,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导师的科研能力、学术地位,了解的方式可以通过中国知网,查找导师近些年发文的数量和质量,如果自己的已经有一定的水平,还需要继续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是否契合,并且尽量去了解这个导师平时是否喜欢带学生做课题,导师自己的手里的科研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愿意指导学生做些学术工作。如果一个导师虽然有博导的标签,但是极其不负责任,建议选择一个负责任的硕导,一些带学生不久的硕导对学生可能要更负责任些,一些马上就快退休的博导可能就比较佛系。

实务型是指不想要从事学术工作,毕业之后可能进入体制外的企业工作。这种同学选择导师尽量选择实务经验比较丰富的,而且对于学生在学术上的要求不达到变态的苛刻,如果你想要出去实习,导师想要让你写论文,你们两个人都会很痛苦。即使是自己不想从事学术工作,导师布置的基本学术训练也要认真完成,因为这关乎你能否毕业,而毕业你是否能够毕业这件事不仅跟你自己存在直接利害关系,对你的导师也存在直接影响。

从政型说直白些就是毕业之后想要进入体制内工作,包括公务员、国企、央企等工作单位。这种同学选导师尽量选择具有一定行政职位的导师,如果是校长或者是院长,自然最好,因为他们的行政经验能让你受益不少,另外你在体制内工作,如果你的导师愿意帮你,他的一句话可能让你减少很多麻烦。

个人性格分为读书型、社交型、娱乐型

读书型是指喜欢独处、乐于求知,喜欢比较简单的生活方式。自己如果能够沉下心来读书,而且文笔也不错,这种人老师一般都会比较喜欢,所以你选导师的时候也尽量选择一个真正喜欢做学问的,他可能会更欣赏你,尽量不要选那种社会活动特别多的老师,尤其是喜欢带着学生出去半夜喝酒、唱K的老师,赶鸭子上架,你的老师酒量一斤半,你的酒量一滴就倒,跟这种老师打交到可能会让你感到压力。

社交型是指那些平时科研工作做的不多,但是善于应酬,能够迎来送往的学生。这种学生其实大部分老师也是比较喜欢的,因为性格欢脱,情商较高,导师带着他们出去办事也能上的了台面,这种学生可以选一些行政事务较多,平时迎来送往比较多的导师,比如有些导师喜欢在学校承办讲座,或者主办学生年会,这些台面上的工作处理的比较好的同学,在此时就有用武之地了。
第4个回答  2020-11-24
一、了解导师是否有足够的经费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做科研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经费是十分痛苦的,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资金充裕可以保证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接触到更多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试手段,这对以后的工作科研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其次要了解导师的课题内容
  许多同学很关心课题内容,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的课题,通常只是看了看题目觉得很炫,就直接选了,这样带来的往往都是失望。"标题党"在学术界也是存在的。
  三、搞清楚导师做的课题是偏理科还是偏工科
  同样课题题目或研究方向,从工科角度入手和从理学方面研究是截然不同的。通常工科注重效果效益,与工厂、公司、军队等联系紧密,而理科注重创新独特,发表文章多是理科的优点。
  四、尽量选择一个研究水平高的课题
  导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在一名高水平导师的指导下,不仅能做出高水平的论文,而且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平时的耳濡目染,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很多的提升。
  大家可以简单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衡量。一是导师发表文章的档次和数量,对于偏工的导师可以用发表专利的情况来判断。二是导师获得的资助情况。比如,国家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863项目,国家面上项目,省级市级基金,军工项目,企业的横向课题等。
  五、了解这个课题可以学习到得知识
  几乎没有一个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会与你以后的工作内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主要是方法手段。哪个题目对学生的训练多,哪个题目应该越好。
  课题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广,实验表征手段丰富,实验操作复杂,有些甚至是独门绝技,可以成为看家本领,那这就是较好的课题。
  六、了解导师的指导风格
  无论是指导风格还是组内氛围,都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在于个人的把握。
  在选择导师时,切忌导师腕儿越大越好。大的导师指导的学生多,宏观指导为主,而具体指导方式也会各有不同,有的是指定替他老师,有的是开组会定期沟通等等。大家选择知名导师时,一定先了解清楚这些情况。
  在一些情况下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有水平的年轻的导师,他们精力旺盛,工作欲望强,实验中也亲力亲为,而且学生少,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也大,这些对研究生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