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他的《漂洋过海来看你》。
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张艾嘉说的对每个人心中都有首李宗盛,站在理性与感性的两端。人群中独自美丽,是初初见你的模样。
小学时,还是惯用磁带。那时找父母以学习的幌子软磨硬泡买来复读机,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偷偷从四处借来磁带,耳机带上煞有介事的模样。不过流行的是卓依婷诸类的甜美歌喉,回头看,谁还没有杀马特的年代。小五时,远离羽翼,赴外求学,独自成长。那时,夜自习结束在窗口同夜色耳语,虽然它不言不语,对周遭的一切处于抵御和防备的状态,活成一只小刺猬。现如今,我几乎不会用眼泪来宣泄情绪,毫无不齿之意,单单认为这种方式的必要性削弱。
或许,每个同我一样,在尚且年幼就赴外求学的人,心思难免有些复杂,缺乏安全感,敏感且多疑,故作强颜欢笑,人前畏畏缩缩,骨子里固执倔强。你看,人性里存在诸多缺陷,难以独善其身。童年,并不认为美好,起码在那几年。正如井底之蛙的生活,天花乱坠的绚丽也不及陪伴与撒欢。隐忍与伪善学了一二,是求得安稳的必备法则。万事皆有因果轮回,老气横秋,多愁善感引诱个性极端,大概共鸣是来源于李宗盛是个说书人,而心里有想说不知从何说起的故事。
大多异地恋的情侣应该听过《漂洋过海来看你》,“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的来看你”,青春的荷尔蒙气息,懵懂无知的少男少女,昨日妇女节,今朝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不是少女。创作的出发点来源于娃娃无疾而终的恋情,“言语从来没有将我的情谊表达千万分之一”我们或多或少都有遗憾,恐是言语不可及的地方。你去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是惶恐多于兴奋,还是惊喜大于紧张,“陌生的城市啊,熟悉的角落里”驱使的力量是人,一定是人,毕竟我们注重情感带来的精神世界,无论是青年的小李还是中年的老李,生活被他写的淋漓尽致。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