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出自《史记 屈原列传》原文: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扩展资料:
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删去了屈原《怀沙》赋全文。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当时七国争雄,其中最强盛的是秦、楚二国。
屈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最后,毅然自沉汨罗,以殉自己的理想。
本文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虽然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
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翻译:虽然大雪打湿了衣服,身受十多处创伤,依然不觉得苦。
一、出处: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屈原贾生列传》
二、原文(节选):
屈原正道直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即黜,至于江滨,披头散发边行走边吟唱在沼泽湖畔。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三、译文(节选):
屈原正道直行,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因此遭到罢黜。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便面行走一面吟唱。虽然大雪打湿了衣服,身受十多处创伤,依然不觉得苦。虽然被流放,仍眷念楚国,惦记怀王,没有忘记要返回到朝廷。
四、注释:
虽:虽然
谤:诽谤
流:流放
扩展资料:
一、作品鉴赏:
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笔端饱含感情,行文幽抑哀惋。正如作者所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可见作者是在这种悲慨的感情中写下本篇的,并将此情寄之笔端。而司马迁自己也同样是才高气盛,因忠而遭受不幸。
二、伟人评价:
毛泽东曾作诗赞颂屈原:
《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