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

如题所述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能促进幼儿体德智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在音乐教育众多的功能中,促进幼儿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主要方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25
音乐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陶冶幼儿的思想情操,提高幼儿的情趣,使幼儿树立美妙的理想,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有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要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感受音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幼儿对音乐产生情感,对教师产生好感,才能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至教师与孩子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达到开发情商的作用。
二、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幼儿的表演潜能,使他们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中使幼儿享受到美的愉悦,感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种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意义,最终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动作和声音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同时进行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活动(音乐律动,舞蹈),创造出属于孩子们自己新的音乐过程.

关键词 音乐教学;感受;表现;创造

“音乐是人类文化绝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一个缺少了音乐的人来讲,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这就清楚地表明,在任何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包括有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其他领域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拿音乐艺术来说,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幼儿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下面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感受音乐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幼儿对音乐产生情感,对教师产生好感,才能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只是对歌曲内容的情感投入,而缺少对幼儿的热爱之情,同样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教师与幼儿音乐活动接触的机会很少,一周内可能只有2-3次音乐活动时间。怎样充分利用音乐教学活动这个客体达到情感交流呢?所以我充分利用更多时间让孩子多听,为幼儿创造尽可能多的音乐空间。例如:在午睡前放音乐,在过渡环节的时候放些音乐,使幼儿的心灵与音乐沟通。平时和孩子们多接触、聊天使得孩子把我当做身边的朋友,没有距离感 从而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至教师与幼儿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使幼儿喜欢老师更喜欢音乐,喜欢上我的音乐活动最后达到开发情商的作用。

(一)对于小班孩子来说
小班的孩子年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感受音乐。
如歌曲《小雨沙沙》我给孩子们自制打击乐。幼儿拿空矿泉水瓶,里面装上沙子、豆子、大米等东西,只要一摇动,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我先请装了黄豆的幼儿演示一下,孩子们都说这是大雨'哗啦啦'的声音,我又让装小米的孩子也来演示一下,孩子们说这回才是'小雨沙沙'的声音……然后分别带着情绪演唱歌词,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又如我在音乐活动的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创设歌曲的意境,让幼儿体会到夜晚的安静,许多动物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要在悠荡的摇蓝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的情景。先拉上教室的窗帘,使教室的光线相对变暗,营造夜晚的氛围,放《摇篮曲》音乐,然后柔声地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困得闭上了眼睛;地上的鸟儿、虫儿累了嗓子,也停止了歌唱。我们的小宝宝也一定想好好地休息了。而我扮演爸爸角色,一边关爱地看着孩子们,走到孩子们跟前轻轻抚摸他们的头,一边在多媒体上出示星星、月亮、鸟儿、虫儿……都闭上眼睛安静睡觉的画,然后深情地对大家说: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美妙的歌声伴随你快快进入甜美的梦乡。由于老师角色的变换,话语中时时透露出真挚的情感,给幼儿以温馨与关怀,孩子们渐渐进入情境,这时,老师弹起了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旋律,并轻轻哼唱歌曲,在舒缓、柔和的意境中,随着老师深情的演唱,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当起了听话的小宝宝。一起随着琴声轻声唱起了歌曲。通过教师对音乐的理解,幼儿在音乐和教师创设的意境中,使孩子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人间的真爱。

(二)对于中班幼儿来说
中班幼儿是从小班末期进入中班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小班的那种情景带入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在小班中运用的一些教学方法。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如在《春天多美好》音乐活动的教学中,我挖掘教歌词中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内涵。为幼儿创设了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环境:用一些图画挂片展示,布满了鲜花绿草。利用电教媒体,投影出森林画面。墙壁上张贴布置一些深浅不一的绿色彩条,使教室的光线适度,柔和。当让幼儿聆听音乐的时候,同时播放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断:巍峨的群山、壮观的瀑布、静静的山谷、缓缓的小溪、山间的野花、林中的小兔子……这首歌曲的形象有静、有动,随之动感不断加强,高潮后力度渐弱到最弱。在这音与像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为之感动,感受着美丽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加上老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配以流畅而富于表现的钢琴伴奏等。使他们准确地捕捉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发音中,那起伏的歌声,描绘出春天美丽的风景,在孩子的演唱中也表现出幼儿对春天来了的美好感情。同时培养了幼儿的综合审美素质。
(三)对于大班孩子来说
到了大班,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幼儿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他们从语言和认知上都有了逐步的发展。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故事,如带有情节的音乐《好孩子要诚实》《有礼貌》等。还可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和欣赏教学以及能够调动幼儿内心活动的音乐活动,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等。
在上大班音乐活动时,每次活动的导入语言是我精心设计的,经常是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如:“今天你们听音乐进教室的时候,脚下的节奏非常棒,比如刚才听到狐狸的来了的时候你们就能用轻轻的脚步学着狐狸的样子进入”,使幼儿听到老师对他们的夸奖后,认识到刚才我做的是正确的,下回我还要用这样的脚步来模仿狐狸,我认为这样的鼓励对孩子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潜能,使幼儿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中使幼儿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一)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孩子唱会一首歌,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重要的是要启发幼儿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而且并不是大声唱完歌曲。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幼儿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小班中班幼儿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幼儿对理解歌词的兴趣,引导他们将自己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如我在音乐活动《火车开啦》时,因为歌曲的节奏性不叫分明,一会快一会慢,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幼儿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不好听,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幼儿:“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孩子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到你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现在咱们就开着火车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孩子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上海”、“广州”。“好!咱们现在就出发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孩子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二)乐器教学最大的价值在于增强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音乐活动加入了乐器演奏后,幼儿能较好的获得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等音乐能力,从而更深刻、准确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当某件乐器第一次作为教学工具摆放在幼儿面前时,他们对这个新玩意儿定会充满好奇,总按捺不住地想玩弄乐器以发出声音,为了不让活动出现混乱,我会先要告诉幼儿怎么正确的拿放乐器,怎么样让乐器发出好听的声音达到正确演奏,老师说什么,孩子做什么,给幼儿画一个框。虽然活动是井井有序,可是幼儿的学习是被动的,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想到这里我又利用平时户外活动剩余的时间带领幼儿去音乐大教室感受乐器,在这里也让他们'乱一乱',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以保护幼儿对新玩意儿产生的好奇。
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说:“学习必须在快乐的心情下反复做下去,学生只要是自己愿意去做的,就会快乐的去做。只要他们能做的很好,就称赞他们,这样孩子就会有强烈的意念去做的更好”。
(三)律动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律动培养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而不在于律动的动作本身,它是一种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的审美体验活动。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孩子学”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和大脑。我在音乐活动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幼儿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每次的音乐活动最后我都会让全班孩子起立自己找一个空地,尽情的跳舞,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

(四)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枯燥无味,利用卡通故事情境导入让孩子们更加感兴趣,学得更快。
我认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纯知识点的讲译,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幼儿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的能力,并把识谱能力贯穿到整个音乐教学中。因为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不想小学中学那样,教师讲一点,练一点,在音乐知识上我吧每一次的小知识变成一个小故事,把音符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人物,这样在孩子的理解中学到了知识,也增加了他们的兴趣,
三、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认为创造力培养的过程就是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由自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地用自己的耳朵对各种少年声音的性质等进行判断,然后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种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意义、最终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声音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同时进行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活动,创造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新的音乐过程。
(一)在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
我在音乐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表现节奏特点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活动区和孩子们一起自制了打击乐器,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自行车铃铛盖串起来做的撞钟;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易拉罐压扁对击做小镲,用小棍敲纸盒当小鼓等等。在音乐活动中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配上钢琴的伴奏,一边演唱一边为歌曲打节奏,我能看出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愉悦。
(二)联想与即兴的应用
在音乐活动中有一部分为世界名曲的欣赏,在反复欣赏的过程中,我带领孩子们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即兴创编故事和故事接龙。比如在维瓦尔第四季的《春》的音乐活动中,先告诉孩子们什么时候是农民叔叔下地在干活,什么时候暴风雨快来了,就这样,幼儿自愿结组根据音乐的发展进行即兴创编故事,虽然他们的故事情节不一,有的甚至很离奇,但从故事的整体发展可看出孩子们床边的故事情节,捕捉到了音乐曲式结构的变化,并体验了音乐的美妙。
(三)创造性的音乐表现
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不光是学好一个歌曲,更重要的是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合作意识以及创编故事的要求。我记得有一次上音乐活动表演《狮王进行曲》活动时,音乐中明显的威武鲜明的音乐特点,展现了狮子大王自信的心理和小动物们见到狮子都是又怕有敬的样子,我让幼儿反复来听这一段音乐,然后在这这段音乐中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大胆地去表现音乐、描绘音乐。有的孩子这时就说:狮子来了,狐狸和老虎都躲到了大树底下;有的孩子用词语来表达说:狮子真是威武;还有的孩子说,狮子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的眼神告诉别的小动物,我是森林之王,我知道孩子此时已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进入在音乐的情景中。音乐使他们置身在大森林中,仿佛看小动物们都在看着森林里发生的一切。
又如在在音乐活动《这事什么》中,有一个附点节奏。内容是: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4 5. 5 6 5 3 2 3 –| 1.1 6 5 3 -|
她会 告诉我 们 什么时候起
孩子们一开始摸不着头绪,唱出这个附点节奏,这时需要老师的提示,我说我们大家把这句话一起一边拍手一边读一读吧?孩子们大声模仿我说的节奏:她\会\告诉我们,她\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就这样说了几遍节奏后,孩子们很容易就掌握了附点节奏的知识要点。
2/4 x. x| x x x - |x . x | x x x - ||
以上是我在这工作叫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受,通过音乐活动使幼儿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的兴趣,获得美好的享受,将幼儿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因素融入音乐中,使其处于音乐美的境界之中,让音乐的美感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与之产生共鸣,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我想这就是音乐无穷的魅力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2-24
从遍词来做追答

给幼儿弄比较简单的调

然后让他编词

越来越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