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另外两个分别是:一是子女明知道父母有错,却还一昧的顺从他们,最终陷他们于错误的境地之中;二是明知道自己的家庭贫苦,已经无法供养起自己的父母,自己却不知上进,不懂得以努力读书改变现状;三是不娶妻生子,不为自己以及祖先留下后代。在三种不孝的情况下,又以第三者为大,即不孝有三,不孝为大。
它来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对于舜帝娶妻,却没有告知他的父母这一事做出的评论。当时孟子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无为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种情况,对自己的长辈却没有后辈所具有的品德与该有的言行,是最大的不孝。舜帝没有告知他的父母就娶了妻子,就是没有具有后辈应有的品行。有品德的人,应该以此为鉴。
孟子说“不孝有三”之前,其实是先讲什么是“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概括来说,是懒惰、好赌好酒不养父母的,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不养父母的,只顾自己私欲,让父母蒙羞的,争强好勇,危急父母的,就是五不孝的行为。
古代对后代看得极重,才有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但最大的不孝并不是仅仅针对有无后代来说的,也就是说:“不孝的行为有其实很多种,而没有后辈应该具有的德行,就是最大的不孝”。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里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