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和陶瓷的区别大于联系。制作工艺截然不同,造型风格迥异。制作工艺可参照下文,有详细的对比。我们先讲一讲造型上的差别。
青铜器普遍特点是造型厚重朴拙,器表带有各种精美的饰纹。若是青铜礼器则还刻有繁复的铭文。还有个特点就是青铜鼎,鼎儿或鼎身各处装饰有猛兽、人首等形状。
陶瓷一般是没有各种凹凸的花纹。陶瓷是通过釉彩来装饰美感。陶瓷造型较为精细自然,弧度线条优美。
其实青铜器和陶瓷的种类都很多,各个时期,各个品种,各个地方的制品造型风格千差万别,实在是很难比较。。。
制作工艺比较:
青铜器大多是用范(也就是模子)铸造出来的,称块范法:
1 塑模:将准备铸造的器形先塑出泥模
2 翻范: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的花纹。然后,将泥模外表刮去一层作内范,或另外制作内范,内范与外范之间的距离,即为浇注后铜器器壁的厚度。
3 烘烧:将外范和内范阴干,晾晒后,组合放入烘窑中烘烧,使之脱水、定型。
4 浇注:经常是出窑后趁热浇注。从浇注口注入青铜液体,待液体凝固后,将内、外范打破,取出所铸器皿,对器皿的表面加工整理,青铜器便制造出来了。
还有一种
铸造工艺,叫
失蜡法:
失蜡法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比如
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然后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浇淋,在蜡模表面形成一层泥壳,再在泥壳表面上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即做成铸型,最后再烘烤此型模,使蜡油熔化流出,从而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内浇铸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得无范痕,光洁精密的铸件。
瓷器制作工艺则是:
一,练泥:将瓷胎的原料——
高岭土、瓷石经过磨洗、除杂揉匀后调和成为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
二,制坯:将
调质的瓷泥经过模具等制成所须要的瓷器的外形,将坯胎凉至半干后至于车盘,用刀旋削表面,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最后在依照需要使用材质不同(铁、骨、木等材料)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
三,上釉: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圆口瓷器(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径较圆的器皿种类)将瓷胎浸泡在釉浆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吹釉的方式上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保证釉浆的均匀分散是重要的一点。
四,着彩,分为
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方法。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国元代青花瓷器均属此类: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由于颜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够长期保存,并不易被磨损。但由于施加釉下彩将使颜料经过约1天的高温灼烧,会导致部分瓷器颜色变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颜色变化较多。
釉上彩:将未上色的瓷胎途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丰富多彩,但长期暴晒或使用会导致表面磨损,导致颜色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