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一]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爱国主义诗人。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寻找、打捞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吃鸡蛋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他投奔吴国。吴王夫差继位后,吴军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夫差答应。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信谗言陷害子胥,赐子胥宝剑,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之大怒,令取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天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端午节的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二]吃粽子
人们在祭祀屈原时怕屈原为鱼龙所食,便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投入江中,后来发展成棕子。
[三]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点缀装饰。过去的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玲珑可爱。
[四]悬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祛寒湿等功能,古人认为插艾和菖蒲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另一种传说,黄巢领军攻打城池,黄巢将一把艾蒿交给一妇人,让她回家插在门前作记号,保证军队对该户人家不骚扰。后来这名妇人告诉全城人都插上艾蒿,免于灾祸。
[五]系五彩线
端午节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五种颜色是青、白、红、黑和黄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制成的五彩线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五彩线的传说与一条恶龙有关。据传当年人们祭祀屈原时,水面上浮起了一条蛟龙,龙须上沾着一片屈原的衣襟,人们把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参考资料:http://www.qianhuaweb.com/20060529/ca273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