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新生怎样培养校园生活好习惯?

如题所述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对空口说教的感知、理解能力差,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正确的评判能力。但孩子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对他们进行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教育,应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儿童入学前,主要活动是玩耍;入学后,主要任务是学习,生活、行为习惯都有了较大改变。掌握一日常规,是他们面临的第一课题。为此,我不失时机的指导学生背诵《一日常规三字歌》。对“一尺”“一寸”等不易理解的内容,就让学生拿出橡皮和铅笔盒,告诉他们:一块橡皮的长短就是“一寸”,一个铅笔盒的长短就是“一尺”。并要求他们将橡皮、铅笔盒放在桌头上,随时校正自己的行为。

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被父母侍奉惯了,一旦相对“独立”,就显的手忙脚乱。况且,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持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转移,老师布置的事情往往转眼就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编了一首打油诗:“好孩子,多流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穿衣刷牙洗手绢,自洗碗筷手和脸,自己的物品摆整齐,别人的物品不乱翻,损坏东西要赔偿,借人东西要归还。”然后抄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照着去做,同学互相监督。小孩子都好为人师,喜欢监督别人,爱打小“报告”,在同学和老师的监督下,很快就形成了习惯。物品摆放有序,用时也就方便;不反复翻腾,物品就不容易损坏。通过反复强化,再由学校到家庭,由学习用品扩展到生活用品,最后扩展到爱护学校的门窗桌凳、花草树木,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私到公,逐步展开,使孩子养成好习惯。

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也总是从养成入手。每年都要会操比赛,这已成惯例。孩子入学的每天放学站队,我都按照立正、稍息、看齐、四面转法等队列基本功进行要求。等学校发出号召时,我班的队列已像模像样,不再需要进行突击训练,既节约了大量时间,也避免了因突击训练而造成的过度疲劳。比赛结束后,我依然同样要求,把队列要求化为孩子的自觉行动。到了下一年的队列比赛,我依然不紧不忙,既减少了自己的压力,也不打乱学生正常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认识到,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队列习惯,而不是完成学校的一项活动,更不是要和其他班级一争高低。目的明确,自觉性就强,效果当然也比突击训练要好。

小孩子好动、爱打闹,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为此,我号召孩子每人一毽一球,课间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强健了学生体质。在学校纪律检查中,我班从没因打闹而被扣过分。在这两项活动的比赛中,我班又因起步早、普及率高而占尽优势,所以几乎年年第一。这又增加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形成了班风正、学风浓、比学赶帮,力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在国旗知识教育中,我先给孩子讲了梁帆在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见面活动中,力争升起中国国旗,维护祖国尊严的故事,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自制国旗比赛,讲清国旗图案、颜色的象征意义,再让孩子把自做的国旗带回家中,进行“考考父母亲,当好小先生”活动,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通过子女、父母之间的交流,使孩子对国旗、党旗、队旗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其效果也比空口说教要好得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