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是指单位、法人或个人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主要包括土地违法行为和矿产资源违法行为。
土地违法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土地违法行为一般分为土地行政违法行为、土地民事违法行为和土地刑事违法行为。土地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依其危害程度,法律认为不构成犯罪,但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为;土地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土地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情节严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的有关规定已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土地违法的具体行为包括非法买卖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破坏耕地,非法占用土地,非法批地,侵占、挪用征地款项及其他有关款项,拒不交还土地,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非法批准或非法出让土地使用权用于房地产开发,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转让集体土地,不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违反土地规划,逾期不恢复耕作条件,不按法定要求划定基本农田,破坏或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侵占、挪用耕地开垦费,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阻碍土地管理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执法不作为,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
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一般分为矿产资源行政违法行为、矿产资源民事违法行为和矿产资源刑事违法行为。矿产资源行政违法行为简称矿政违法,是指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法律关系秩序,依其危害程度,不构成犯罪,但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为;矿产资源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矿产资源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情节严重,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已构成犯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具体形态主要包括违法开采行为,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行为,违法勘查行为,违反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规定的行为等。
相关链接
为进一步畅通国土资源违法举报渠道,及时掌握各地国土资源违法动态,提高执法效率,切实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和群众利益,根据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决定,2009年6月25日正式开通部、省两级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同年8月底,部、省、市、县四级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全部开通;2009年12月,以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为核心与主渠道,整合信件举报、电子邮件举报、领导批办、下级上报、媒体反映等渠道,建立了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统一处理平台。
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以来,为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机制,努力形成“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新格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6月25日至2011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12336共受理违法违规线索79800个(其中,举报电话68630个,举报电子邮件4602个,举报信件5068个,举报传真1500个),平均每个工作日200余个;国土资源部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的80起违法案件中,来自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掌握的线索有44起;在已办理的重大违法违规线索中,经快速初查属实的占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