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如今的微信,是最大的社交工具,活跃度人数夸张的称达“10亿人次”,人们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可以说几乎人人都有一个微信。
之前有学者对朋友圈做过定义,他说发朋友圈,晒朋友圈,晒美食、美图,不放过任何一个表达的机会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三个目的,自我安慰,自我标签,以及印象管理。
举个例子,微商界不是有一个经典的梗吗:恭喜方总今天提了一辆玛莎拉蒂!然后在这句话的下面,再配上一张美女加上一部玛莎拉蒂的照片,一条热血满满的朋友圈就诞生了!但实际上,我们知道的是,所谓的方总,其实都是假的,所谓的玛莎拉蒂,其实只是经常4S店的时候,进去拍个照,然后就灰溜溜走人了而已,所谓的买车,根本就是瞎扯淡。
朋友圈看到的是,每一天的收入都过千,不是在高级的5星级酒店吃饭,就是在某家日料里面谈笑风生,不是在跟这位老板谈大生意,就是对国家的政策,指点江山。他们在朋友圈,活出最牛逼的自己,至于实际上的日子过得有多惨,根本不在乎。
当然也不能一杆子打死,还有一群人就是把朋友圈当做一个普通的功能来使用,他们希望自己的朋友圈能让身边的朋友了解自己的生活动态,跟他们分享一些自己认为好的事情。
可是得注意,大部分人的微信的好友数已经超过了手机通讯录的好友数,这就意味着微信“好友” 或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友,因此分享朋友圈的时候,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内容“变味”也是很有可能的。
得承认,微信的社交功能强大,朋友圈这个图文并茂的附属功能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要是使用适度,适度表达,适度观赏,那一切都好;但如果这个适度,哪怕只是几个人忘记了,不知节制地泛滥起来,手机里的朋友圈的生态破坏了,朋友圈就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所以,维护朋友圈环境,就像维护现实中的环境一样,总看着别人怎样,那么总有让你可以吐槽的地方,如果从自己开始以身作则,也会吸引到和自己相似的朋友。至于那些实在恬不知耻的,每天发各种垃圾信息的人,就直接拉黑了好了。
1、秀幸福型
这类人往往内心安全感较高,心态积极乐观,源于其父母的乐观向上。也有些人的人际关系欠缺,希望通过“晒”获得认同、满足自我,积极地建立人际关系。
2、万事通型
在这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不断获取信息,在交际中获得发言权,从而拓展自己的圈子,是一种高层次需要。但有时也是自卑感强的表现,希望通过独到的观点获得认同,从而降低孤独感,获得社会支持。
3、发泄型
偶尔宣泄对生活的不满能减压,但常常如此就要注意调节情绪了。这类人的不满更多源于内心负面情绪的投射。他们常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别人。
4、看客型
人都有社交的需要,当都玩微信时,从众心理会促使人们赶潮流,避免落后,体现存在感。也有人不自信,不愿发表意见,担心自己的见解得不到认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