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这两个院是最好的
机械学院学院概况
机械工程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本科生1400多人,全日制硕士生337人,博士生8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4名;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1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90%以上。是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勇于攻关和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和科研实力。
学院下设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图形技术研究所、先进成形技术研究所、激光技术研究所、模具技术研究所、机电控制技术研究所、数字化制造研究所、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包装技术研究所、微纳米科学机械研究中心、制造业信息化研究中心等12个研究所(中心)和机械工程中心实验室。
在学科建设上,学院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三个博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五个硕士点。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2003年,我院机械工程学科获批机械工程产学研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机械工程中心实验室为省级教学示范中心。2005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列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制造业信息化研究中心为镇江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科研和开发中,学院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激光加工与检测技术、精密加工技术、微机电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和农业机器人、模具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近三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及863重大专项之分项、国家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部省级重大或重点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0余项、横向课题200余项,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7项,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3部,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近百篇,为地方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简介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的骨干教学科研型学院,具有强大的教学科研实力。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物流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4个省级科研机构(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用工程中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汽车及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站);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为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认可实验室,是国家级车辆产品检测实验室,现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和中国汽车认证中心(CCAP)签约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30人、副教授28人。24人具有博士学位、37人具有硕士学位。20多位国内外专家受聘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及客座教授。近几年学院先后派出十多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和攻读学位。目前,全院在读本科生1100多人,硕士研究生500多人,博士研究生50多人。自1959年创办专业以来,已经培养了5000多名本科毕业生、500多名硕士和60多名博士。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
经过近50年的办学实践,尤其近年来的大力建设和快速发展,学院的教学科研实力大幅度提升。近10年来,已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0多项,承担企业委托科研项目50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已出版著作2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0多篇。在车辆工程、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的前沿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整体实力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与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奥地利、新加坡、英国等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关系,并与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汽集团、中国重汽集团、南汽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长期进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的汽车、动力和交通事业将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将适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秉承“源于学生的需求,终于学生的满意”的管理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学科带动专业,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务实开拓,锐意创新,为建设一流的教学科研型学院而不懈努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