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的起源与发展

RT

合唱的起源与发展如下: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戏剧中,已经有歌队的表演。在今日的音乐理论定义下,多以“齐唱”与“合唱”做为声部多寡的区隔,古代希腊、罗马戏剧里的歌队,则被称为“齐唱”而非合唱。

近代西方的合唱,起源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唱诗班。经过素歌、清唱、神剧等阶段,最后发展到市民世俗音乐合唱。

10~16世纪,欧洲复调音乐从早期的奥加农发展至复调写作的完善阶段当复调音乐的各声部

17世纪,早期巴罗克时代随着单旋律乐曲的形成和歌剧的产生,采取为单声部歌唱加和弦式伴奏的方法。开始应用数字低音以指示伴奏部分的和声,由键盘乐器演奏者即兴弹奏,以纵的音程结合为基础,使和声的作用加强,并形成以平均节奏持续流动的低音线条。

18世纪后半叶,古典乐派时期主调音乐成为主要的体制。当时所追求的思想内容与结构形式上的单纯明晰的特点,也表现在和声手法的简朴方面。大、小调体系成为和声的基础,中古调式消失其影响。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和声手法基本上与上世纪后期相同。此后,由于题材和内容范围的扩大,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心理的刻划、风景的描绘和情节的表现等需要,促使作曲家不断发展新的和声语汇,丰富和声的表现力。

20世纪在19世纪后期大、小调体系和声发展至极限的基础上,不少作曲家探索新的创作手法,或回复至古老的音乐风格,其结果都打破了过去200年来传统和声的规范。

30年代中,由于民族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影响,音乐的民族风格问题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对和声也有了更多的探索和试验,如借鉴欧洲民族乐派以至印象派(如德彪西)的某些和声方法,自然调式和声的应用增多,在三和弦的基础上采用附加音或代替音的方法。

40年代中,音乐创作较前一时期有进一步的发展,以民歌或以民歌风的旋律为素材的作品逐渐增多。和声上重视应用调式和声方法,并尝试一些适合于五声音调的和弦结构,如四、五度和弦、替代音和弦等。

拓展资料

合唱(hé chàng)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多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它包含:

①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同时结合构成,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

②和声进行,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补充一句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参考链接

合唱 (声乐演唱形式集体演唱)——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合唱艺术的起源 —— 宗教 西方音乐体系的发源与基督教的发展密不可分,虽然基督教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也十分繁荣,但由于记谱法的欠缺以及后来的朝代更迭、基督教的兴起而失传,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原样了。只有听苏丹娜老师上课时拿到的珍贵的古希腊合唱还原版[1],才有可能揣摩出昔人合唱的大概样子。所以西方音乐的真正起源应该从基督教的源起开始,并且在其发展中一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宗教的背景,可以说基督教是西方音乐千年传承并自成体系的一条重要线索,尤其在西方音乐史的早期,实际上就是基督教音乐的发展史。而在基督教音乐的早期,由于当时乐器制作尚不发达和基督教的排斥,器乐不是主流,主流是声乐,而且往往是多人的合唱,实际这也就是合唱的起源。所以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史、基督教音乐史、合唱音乐史基本上是统一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2],现在的不同分支很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本源;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方音乐实际上是宗教的和宫廷音乐,是一种上层文化、菁英文化,它有得以流传的物质条件,而世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只能是自生自灭,所以我们今天能听到的只有这些东西了。 由于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重要影响,所以在研究西方音乐的起源时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据说,在出版物审查时凡涉及到宗教都会遇到麻烦,所以基督教与音乐的关系国内资料很少。2 中世纪合唱音乐 —— 圣咏 中世纪欧洲的教会中回荡的是朴素的、冷峻的圣咏的声音,所谓圣咏就是外国和尚念经,只不过他们念出了整个西方音乐的基础与缘起。由于最初基督教的好多仪式都是照搬自犹太教的祭祀仪式,所以最初的圣咏很可能来自犹太教。后来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各地的圣咏由于采纳了本地的世俗音乐曲调而千差万别。大概是担心上帝被这许多的旋律搞到头大,于是格里高利教皇在任期间亲自制定了一个圣咏演唱的规范,并编定成册,广为传播,这便是格里高利圣咏这个名字的由来。后来,格里高利圣咏的概念有所扩大,不光是格里高利教皇钦定的曲集,中世纪其它所有与其相近的经文歌统统被冠以格里高利圣咏之名。 基督教虽然强烈的打压了世俗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但是就是在它近千年的缓慢发展中孕育出了和声的基础。最初可能是教士们为了丰富一下圣咏的效果或者是演唱者音域的不同,圣咏中开始出现4度或者5度音。渐渐的一些充满好奇心的教士又开始在圣咏上加入另一个旋律线,当旋律线逐渐增多时,复调音乐诞生了。开始的时候,所谓复调只是简单的将几个不同的旋律凑到一起,后来应该是为了研究怎样才会好听,于是渐渐的产生了和声的概念,对位法也诞生了,这时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声部的合唱,合唱。3 近现代合唱 —— 发展 19世纪,合唱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而活跃的时期[3]。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 由于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巨大影响和席卷全欧的中产阶级革命的强烈冲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率先举办了音乐节,音乐节不仅成为欧洲大革命的副产品,而且越办规模越大,加上平民百姓为欢庆革命胜利经常举办的各类音乐文化活动,使合唱艺术迅速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合唱艺术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了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其次,音乐节的领导者,组织者往往是著名的作曲家。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柏辽兹、斯美塔那等,都在音乐节上亲自指挥过合唱。再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阶层有了比过去相对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地去参加他们所喜欢的音乐活动。最后,教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是合唱艺术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以弥撒曲和安魂曲为主的教堂合唱音乐,到19世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教堂合唱,它的思想主题和音乐基调都体现了宗教色彩,是为教堂仪典服务的,但在音乐创作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另一类是以教堂合唱的形式创作,但具有非宗教特色的合唱曲。合唱团也开始频繁活动,广泛发展。合唱的未来展望 世界合唱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共同体[4]。以频繁的多彩的有效的合唱活动构成了世界性的运行网,在各洲各国各地区间贯通了交流的轨道,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与覆盖面。合唱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生活,共享艺术和谐汇成了国际合唱艺术历史性的新浪潮。合唱已经确立了共同的美学标准,并在作曲家的共同创造下展示出民族的神韵风采,以及在专业性专项性团体的示范与引导下发展。合唱艺术在全世界深化中推向新的高度,同时又广泛地为世人接受,合唱活动成为全民素质教育的课堂,相信音乐教育也会随之得到飞速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5

近代西方的合唱,起源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唱诗班。经过素歌、清唱、神剧等阶段,最后发展到市民世俗音乐合唱。不过,一般人习惯将二人以上、同时唱歌的状况,都称为合唱;底下再细分为“齐唱、重唱、合唱”三类。 

中国古代有佛教寺院的诵经齐声合唱。但是世俗音乐合唱则没有盛行,顶多是京剧里偶而出现的齐唱。现代中国的合唱艺术是从西方引进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来华传教的大门被打开,大量基督教新式学堂在华设立,基督教唱诗合唱艺术也传进中国。

民国初期,中国人开始创作本土世俗音乐的合唱作品,出现了赵元任作曲的《海韵》等合唱歌曲。此外,晚清时期,清政府邀请西洋外国教官训练新军。西方军歌合唱也被带进中国。例如德国教官传授的一首德国军歌《徳皇威廉练兵歌》,被重新填词改为《大帅练兵歌》,以后又被冯玉祥国民军重新填词,成为《练兵歌》,后来又被中国红军重新填词,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合唱军歌。

拓展资料

合唱(hé chàng)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多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0

合唱起源于17世纪欧洲教堂的唱诗班,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合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称为“合唱生活”。合唱艺术从五四运动开始传入中国,到现在还不满一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合唱艺术得到快速发展,有一些团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拓展资料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多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合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