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其他专业,大专师范专业还是非常容易就业的,并且呈现出供不应求且经年不衰的可喜局面。
一、原因: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欠债”造成的人才匾乏。
我国作为底子薄、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人才本来就比较缺乏。并且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的地位、教师的地位还比较低,许多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不安心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想离开教育口,师范毕业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给亟待补充新生力量的教育事业带来人才匮乏的局面。
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给师范毕业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市场。
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对师范类毕业生需求的数量;另一方面对师资的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光荣而又稳定的职业,越来越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
随着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生活待遇的不断改善,教师职业正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教师行业既有较大的需求量,又有工作较稳、生活有保障等明显的优势,所以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青睐。
二、师范专业就业障碍:
图高职位
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应该从基本做起。如果脱离了企业运行的过程,变得浮于表面,难以忍受平淡,那对个人的职业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薪酬障碍
一个刚刚毕业的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带着学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专业再好,经验也是缺乏的,即使是经过比较系统的学习再上岗,也是以服务质量为代价的。
选择地域
基层就业前景广阔,从现实来看,去基层就业无疑是大学生的一条出路,但调查中发现,虽然就业形式非常严峻,可大学生还是更愿意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城市。
眼高手低,缺乏工作效益
企业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身创造价值,一切都应当满足企业的要求,符合企业的标准,而不是首先满足自己的愿望一味的追求职位提升,工资增长。
缺乏主见,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从学校方面来讲,尽管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服务,但由于校方对学生接触社会的引导不够,并没有很好的就业桥梁,毕业生“好”的机会相对较少。初涉职场,大学生要明白,频繁跳巢,起点永远是“零”。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总结:
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有着当老师和不当老师两种可能。目前,我国教育政策的调整,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大量兴起。这使得师范生就业机会增加,从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也可以看出,中西部对师范人才的需求很大,很多非师范类专业应聘教师职位的情况也逐年递增,对于其它高校毕业生而言,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较好。致使一些师范类毕业生主动择业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感,就业观念陈旧,热衷于条件好,收入高,工作环境舒适的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这种就业观念需要转变,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在那里展现风采,实现人生价值。
面对非师范生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虽然他们竞争力不一定比师范类毕业生强,师范类毕业生凭借着专业背景,四年科班训练与未开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扎扎实实学本事,打基础,此外,“先就业,后择业”的前提应该是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在学术水平,个性特点,人际沟通等方面素质有全面有全面客观认识,并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科学,长远规划的基础上,从大形势出发做出明确选择,然后在自己认同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
不怎么乐观。
1、师范专业一直都是热门专业,毕业人数的基数大;
2、教师资格证要自己考,就业也是自己去参加教育局考试,虽然说是1:3开考,但是在我们这边农村都有400个人争一个岗位的现象;
3、现在海归和研究生考老师的特别多,所以竞争压力很大。除非你真的很有实力,或者研究生毕业,不然还是不要当老师吧。
师范类,泛指一类高校,而不是具体指某些专业。具体说,过去师范类高校中的所有专业均可算为师范类专业,包括不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心理,教育学等专业;现在,很多师范类高校改为综合类高校了。因此习惯上将师范类高校中的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外语、政治、体育等与中小学教育科目相关的称为师范类教育。同样,将中小学教育的科研基础性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也称为师范类专业。鉴于师范类专业所具有的种种优势,报考师范院校的竞争肯定要会更加激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