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小帽探妹歌词?

正月里探妹啊,正啊月正

小帽《探妹》

正月里探妹正月正,我接小妹看花灯。
看灯是假意,接你是真情。
二月里探妹龙抬头,我领小妹下扬州。
免受窝囊气,一去不回头。
三月里探妹三月三,我领小妹打银簪。
银簪打齐备,不用你花钱. 四月里探妹四月八,我领小妹吃黄瓜。
大的才打纽,小的才开花。
五月里探妹午端阳,江米粽子拌沙糖。
两个咸鸭蛋,留你过端阳。
六月里探妹三伏天,洋纱褂子大镶边。
请人做齐备,留你夏天穿。
七月里探妹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老天心大毒,拆散他好夫妻。
八月里探妹是中秋,月饼柿于共石榴。
还有两只梨,留你过中秋。
九月里探妹菊花黄,我与小妹进洞房。打开红罗帐,一股桂花香

“小帽”在二人转四类形式中,是最短小也是最精彩的,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二人转小帽,和舞蹈结合起来,使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三种民间艺术达到了高度的综合。抒发情感,分量更集中,更饱满。对于正文的表演,提供了主要内容铺垫和客观交待,使歌唱形式变化,使曲调节奏安丰富。

小帽唱法有两种:一种是小帽内容与戏的内容是统一的。如唱《灞桥》时,用《九反朝阳》小帽;唱《双锁山》时,用《大将名五更》小帽;唱《西厢》时,用《张生游寺》小帽等。 另一种,小帽内容与戏无关,只为排腔溜调,让观众集中精力听戏。

比较常见的有《小拜年》《报花名》《对花》 探妹》《月牙五更》等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5

《探妹》

正月里探小妹正啊月正

西厢下院哪走出了崔莺莺

遇见了张君瑞呀

妹呀,红娘把信通啊 咿儿呀儿哟

二月里探小妹啊龙抬头

小秦重大街上卖过香油

遇见了花魁女

妹呀 二人把情偷啊啊咿儿呀儿哟

三月里探小妹呀三月三

王二姐北楼上思想夫男

思念张廷秀啊

妹呀,六年转回还哪哎 咿儿呀儿哟

四月里探小妹呀四月十八

王三姐武家坡前把菜来挖

丈夫薛平贵

妹呀,十八载未回家

五月里探妹呀五端阳

禅宇寺受气的名叫马皇娘

怀抱小幼主

妹呀,落下泪两行

六月里探妹呀三伏天

梁山伯高山上念过书篇

遇见了祝九弟

妹呀,同窗整三年

七月里探小妹呀七月七

天上牛郎会织女

一年见一面

妹呀,单在七月七

八月里探小妹过中秋

白娘子带青蛇就把那西湖游

许仙来借伞

妹呀,相伴断桥头

九月里探小妹九重阳

磨房里受苦的叫李三娘

磨房生一子

妹呀,我儿咬脐郎

十月里探小妹立了冬

大破那天门的名叫穆桂英

遇见了杨宗保

妹呀二人得相逢

十一月探小妹雪花飘

兰瑞莲井台上就把水来挑

遇见了魏学士

妹呀 相会在蓝桥

十二月探妹呀整一年

林英带领着丫鬟前去降香烟

丈夫韩湘子

妹呀 出家终南山

十三月探小妹呀一年多

孙二娘开店那就在十字坡

天下无敌手

遇见了武二哥

拓展资料: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自古以来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以白山黑水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日弱,加上外敌入侵,“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的。

参考音频:《探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30
正月里探小妹正啊月正 西厢下院哪走出了崔莺莺 遇见了张君瑞呀 妹呀,红娘把信通啊 咿儿呀儿哟 二月里探小妹啊龙抬头 小秦重大街上卖过香油 遇见了花魁女 妹呀 二人把情偷啊啊咿儿呀儿哟 三月里探小妹呀三月三 王二姐北楼上思想夫男 思念张廷秀啊 妹呀,六年转回还哪哎 咿儿呀儿哟 四月里探小妹呀四月十八 王三姐武家坡前把菜来挖 丈夫薛平贵 妹呀,十八载未回家 五月里探妹呀五端阳 禅宇寺受气的名叫马皇娘 怀抱小幼主 妹呀,落下泪两行 六月里探妹呀三伏天 梁山伯高山上念过书篇 遇见了祝九弟 妹呀,同窗整三年 七月里探小妹呀七月七 天上牛郎会织女 一年见一面 妹呀,单在七月七 八月里探小妹过中秋 白娘子带青蛇就把那西湖游 许仙来借伞 妹呀,相伴断桥头 九月里探小妹九重阳 磨房里受苦的叫李三娘 磨房生一子 妹呀,我儿咬脐郎 十月里探小妹立了冬 大破那天门的名叫穆桂英 遇见了杨宗保 妹呀二人得相逢 十一月探小妹雪花飘 兰瑞莲井台上就把水来挑 遇见了魏学士 妹呀 相会在蓝桥 十二月探妹呀整一年 林英带领着丫鬟前去降香烟 丈夫韩湘子 妹呀 出家终南山
本文出自: 二人转博客, 原文地址: http://www.97zm.com/blog/post/20100618469.html
第3个回答  2018-07-23
答案:
小帽探妹 正月里探妹正月正,我接小妹看花灯。
看灯是假意,接你是真情。
二月里探妹龙抬头,我领小妹下扬州。
免受窝囊气,一去不回头。
三月里探妹三月三,我领小妹打银簪。
银簪打齐备,不用你花钱. 四月里探妹四月八,我领小妹吃黄瓜。
大的才打纽,小的才开花。
五月里探妹午端阳,江米粽子拌沙糖。
两个咸鸭蛋,留你过端阳。
六月里探妹三伏天,洋纱褂子大镶边。
请人做齐备,留你夏天穿。
七月里探妹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老天心大毒,拆散他好夫妻。
八月里探妹是中秋,月饼柿于共石榴。
还有两只梨,留你过中秋。
九月里探妹菊花黄,我与小妹进洞房。打开红罗帐,一股桂花香
拓展资料:东二人转(Er ren zhuan),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外带至关外的。
二人转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2006年东北二人转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3-29
正月里探小妹正啊月正
西厢下院哪走出了崔莺莺
遇见了张君瑞呀
妹呀,红娘把信通啊 咿儿呀儿哟

二月里探小妹啊龙抬头
小秦重大街上卖过香油
遇见了花魁女
妹呀 二人把情偷啊啊咿儿呀儿哟

三月里探小妹呀三月三
王二姐北楼上思想夫男
思念张廷秀啊
妹呀,六年转回还哪哎 咿儿呀儿哟

四月里探小妹呀四月十八
王三姐武家坡前把菜来挖
丈夫薛平贵
妹呀,十八载未回家

五月里探妹呀五端阳
禅宇寺受气的名叫马皇娘
怀抱小幼主
妹呀,落下泪两行

六月里探妹呀三伏天
梁山伯高山上念过书篇
遇见了祝九弟
妹呀,同窗整三年

七月里探小妹呀七月七
天上牛郎会织女
一年见一面
妹呀,单在七月七

八月里探小妹过中秋
白娘子带青蛇就把那西湖游
许仙来借伞
妹呀,相伴断桥头

九月里探小妹九重阳
磨房里受苦的叫李三娘
磨房生一子
妹呀,我儿咬脐郎

十月里探小妹立了冬
大破那天门的名叫穆桂英
遇见了杨宗保
妹呀二人得相逢

十一月探小妹雪花飘
兰瑞莲井台上就把水来挑
遇见了魏学士
妹呀 相会在蓝桥

十二月探妹呀整一年
林英带领着丫鬟前去降香烟
丈夫韩湘子
妹呀 出家终南山

十三月探小妹呀一年多
孙二娘开店那就在十字坡
天下无敌手
遇见了武二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