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俭节约的七言古诗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悯农二首》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2、《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悯农二首》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百度[引用时间2018-1-24]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4

    《咏史》——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悯农二首》——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治家格言》——清  朱柏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   《观刈麦》——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第2个回答  2018-01-20

关于勤俭节约的七言古诗有:李商隐 《咏史》、白居易《草茫茫-惩厚葬也》

1、《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颔联提出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颈联推进一步,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是国运和国力,这是此诗的主旨。尾联是对唐文宗的哀悼,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

2、《草茫茫-惩厚葬也》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草茫茫,土苍苍。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
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下流水银象江海,
上缀珠光作乌兔。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
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可怜宝玉归人间,
暂借泉中买身祸。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第3个回答  2018-01-20

1、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悯农二首

李绅(唐朝)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史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组诗。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约六百首,其中咏史诗多达一百首,可见李商隐对政治的关注度之高。这些咏史诗不是一味地托古抒怀,而侧重借鉴历史兴衰的经验来讽刺当时的政治,含蓄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这首咏史诗,根据历史兴衰规律,并结合古人思想,提出了“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观点,发人深省。

咏史,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众多咏史诗中最著名一篇佳作。

第4个回答  2018-01-16

咏史

作者: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颔联提出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颈联推进一步,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是国运和国力,这是此诗的主旨。尾联是对唐文宗的哀悼,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