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高法律意识?

如题所述

首先,要有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
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
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
另外,应培养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观,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8
提高法律意识,这是依法治的思想文化条件。法是正义、公正的化身,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最基本、最有力、最持久的条件。缺少了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国的“五五”普法规划已对法制宣传教育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规划任务全面完成。一是突出重点内容。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使民主法制观念、爱国主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科学发展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学习宣传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法规,使公平正义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是抓住重点对象。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因类施教,使青少年养成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使广大农民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使广大公务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特别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群体,使大家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三是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展,推动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更好地融入机关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之中。同时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巩固各类法制宣传阵地,加强公益性法制宣传,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第2个回答  2018-01-28

增强法律意识,这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以中学生为例,结合当前我国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状况,结合当前法律教育途径单一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拓宽法律教育途径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一)结合德育工作培养法律意识

结合德育工作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途径。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获得了中学生的普遍欢迎。因此,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与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就显得极为有效。对于这两方面的结合来说,主要就是依托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来进行的: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来说,其和德育工作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德育内容,提升了中学生法律意识也就能够提升其道德修养水平。对于这种具体的结合来说,其可供选取的方式和手段是多样化的,比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就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这种形式也是德育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基本手段,对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备较强的推进作用。

    (二)结合课堂教学培养法律意识

作为中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重点结合相应的教学过程来培养法律意识也是比较关键的一项基本措施。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结合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思想品德课程涉及大量的法律知识,在对这些法律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避免出现流于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延伸,让中学生在领略文学魅力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

    (三)借助家庭教育培养法律意识

对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来说,必须有效拓展法律教育的途径。相对于原有学校课程这个单一模式来说,合理地引入家庭教育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这种家庭教育手段的引入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可能针对所有学生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很多学生都有一些法律困惑,这些困扰的有效解决就需要依托家庭教育。很多法律知识对于家长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因此,家长就可以把这些法律知识较好地传授给中学生,促使其增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第3个回答  2017-07-16
抽空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比如《宪法》、《婚姻法》、《物权法》和《土地法》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增强法律意识
观看一些有关法律方面的电视节目,比如“法律讲堂”、“今日说法”栏目,就是很知名的节目,相信观看过此类节目的观众都会从中受益良多。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学会善待他人,邻里和睦,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从而更进一步增强自我法律意识。
第4个回答  2018-04-05

对于大学生来说, 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我们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这种反应和体验是积极的,能动的。

近年来学生犯罪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有沉迷于网络游戏,模拟网络杀人游戏杀人的;还有因为打牌而把舍友都杀了的马加爵;将硫酸泼向熊猫的清华学生刘洋……这许许多多的学生犯罪案例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的同时,也不得不使我们反思,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去提高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避免走入歧途?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不得不反驳一些学校的教学方式,法律课上内容单调,课堂过于单板,老师授课的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法律课的课时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很精湛的学到一些有用的法律知识是很不现实的。这就是现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学习法律知识兴趣不大的一大原因。

1、首先,高校要重视对学生法律课的讲授,增加学时,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

2、其次,学校要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创造氛围,为学生提高法律意识提供更多的机会。

3、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教育工程,法律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