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1-01-16
国内某学者赴美讲学,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他的一位朋友要请一位擦玻璃的人来干活。出人意料的是,这个一声不吭、匍匐在地一身大汗的工人,却是一位心理学硕士,他一个人开一家公司,又当老板又做工人。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美国像他这样,从事着不需要大学学历工作的大学生居然有35%之多,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口头禅:“什么是岗?能挣到钱的地方就是岗!”
说得多好,能挣到钱的地方就是岗!再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看看那些守候在职介所门前,苦苦期盼命运垂青的莘莘学子们,无疑要汗颜得多。曾几何时,在学历的羁绊下,不少大学生走上了一条“学而优则仕,学而优财富”的世俗路线,放不下架子,非大公司、好部门不去,或者等国家安排,挣既定的薪水,正是这种心态扼杀了他们创业的激情、创造的潜能和创优的勇气!
当然,不可否认,在就业的大潮中,也有不少敢于“破茧成蝶”的人。有一位复旦大学毕业的朋友就放弃了到外企就业的机会,回家乡开发绿色农业这块处女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创立了自己的绿色品牌,其产品远销欧美等国。但是,与这些凤毛麟角的“弄潮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还是有很多的大学生在择业、就业的误区里举步维艰。
大学生就业难,这几乎成了我们每年都在重复的话题。但在众生喧哗中,我们许多人都有意无意地放弃了追问,大学生就业到底因何而难?因谁而难?而一个数据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目前还空缺着60%多的岗位;在广大的农村,更有着难以计数的岗位,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难,难在观念中,难在局部上。其实观念一变天地宽,笔者以为,美国人的择业观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