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日本作为岛国,“岛国意识”深深渗透这他们的生活,它是一个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岛国,而这为什么会让他们以精细为美,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稳定感?

日本作为岛国,是地震多发列岛。所以,日本人一天都在担惊受怕的生存,恐怕“万一”的到来,自然造就岛国心态:格局小而狭,但又坚忍不拔;思维直板,但又具有扩张性;由于资源匮乏,人人都有危机意识。 在拥有危机感的同时,日本人常备“防灾物资”在家中。防灾物资包括:手电式收音机、战备服、饮用水、战备饼干、备用医药品等,几乎家家必备,人人必持。日本所有建筑物都设有 “非常口”,国民脑子里绷着“防御非常事发生”这根弦,时刻做好避难的准备,以防不测的出现。这叫: “常在有时想无时, 不惧一万怕万一, 危机意识脑中闪, 安全防范为第一。” 地震、火灾、老爷子是日本人平时最怕的象征。地震,是日本人的伙伴,岛国日本整天在地震的摇篮里生存,大家都清楚不知何时会有灭顶之灾。火灾,是日本房屋的大敌。因为日本多发地震,人们不敢建筑水泥建筑,只能建易倒易塌又不伤人的木质建筑,但还是经常吞噬人们的性命。老爷子,是日本守礼的象征。过去,作为家长的父亲,一言九鼎,什么都说了算。今天就大不同了,同中国一样,女人跟孩子顶了家庭半边天。 去年四川发生大地震,我和太太钟雪迅速组织救灾义演,为灾区捐了大笔钱。但崔天凯大使指示孙美娇参赞让我短时间集帐篷解灾区之需。于是,我除了发动日本公司购买五百顶帐篷运往灾区,还拜托荒井広幸议员在国会上呼吁日本政府拿出帐篷给中国灾区。 当时在国会上,荒井议员提出支援中国帐篷时,担当总务的大臣回答:“帐篷都是从中国加工进口,目前没有现货。”荒井先生当场驳斥说:“我做过自治大臣,比你清楚哪有帐篷,就看福田首相和内阁诸位支不支持我的建议?全国各市县村走为地震备用物资有上万顶帐篷,抽出一半给四川灾区,然后我们再从中国进口就是。” 福田首相一听大为高兴,带领内阁同意荒井的建议,并还通过了荒井追加五亿日币给中国灾区的提案。 由此看来,日本最常被牵挂的就是救灾物资,他们时刻担心“万一”灾难的发生。所以说,日本人生存没有安全感,总在提防自然灾害的到来。 中国人一遇地震大多往外跑,我刚来日本也带过家人跑出过多次,但再看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感到非常奇怪。后来邻居告诉我,在日本如其跑到外面避难,不如呆在家里更安全。这是日本人的防地震的做法。 有专家讲,日本的传统文化一直是强调精神比物质更重要,在宣扬非物质资源方面可以说是始终一贯的。 当年二战时,日本人的无线电广播曾叫嚷:“物质资源是有限度的。”“毫无疑问,物质性的事物不能维持一千年。”日本的军人问答手册使用的口号是:“(敌人的)数量要以(我们的)训练来抵挡,(敌人的)钢铁要用(我们的)肉弹来碰撞。”那些驾驶着小型飞机偷袭珍珠港的飞行员,是被他们一再用来说明精神优于物质的举不胜举的例子之一。 日本人认为精神比物质更重要的同时,作为岛国民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要有难以想象的事发危机意识,这成为日本人自卑和谦卑意识的生存土壤。 2006年,日本曾热播了一部名为《日本以外全部沉没》的电影,这是对日本经典大片《日本沉没》的再度发挥。上世纪80年代,小说《日本沉没》和《日本以外全部沉没》相继问世,共分别拿下了日本文学创作“星云奖”的长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一时间成为国内媒体和大众议论的佳话。 《日本沉没》这部巨片反映的正是日本人心态中最常见、也最脆弱的一面——“岛国将要沉没”。片中数位地质学家通过地壳学论证得出一致结论:由于地壳运动日本岛国将面临一年内全部沉入海底的危机。 而《日本以外全部沉没》则成这一结论反转,变为除日本以外所有国家都相继沉入海底,只剩下日本这一块地球上最后的陆地,全球难民集中在这个孤岛上,日本人优越感急升。 在该片的描写中,日本首相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高领袖,终日趾高气扬地对他国首脑呼三喝四,而外国代表和其他国民则纷纷齐唱“日本努力”;美元、欧元疯狂贬值;欧美文化黯然失色,英语失宠;黄头发、蓝眼睛也开始低下了高昂的头……这部影片显然将某些日本人的帝国心态推向了极致。 按照正常推理,日本将会在地球上过上无忧无虑的富足安逸的生活。但是,作者最终没能摆脱骨子里的自卑、谦卑意识,最终没能摆脱对“岛国沉没”的担忧。因此,在影片的结尾,没有最终的幸存者,就连自称为“救世主”的“大日本”也只是神奇的多活了短短的3年时间。之后,全世界都沉没了。 由此可见,日本人从古至今始终摆脱不了危机意识所带来的“岛国谦卑情结”。 因为但战争失败使日本人认识到“光凭精神力量是不够的”,还是要有物质作为强大后盾。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多少也与肤浅地接受战争教训有关。但作为一个岛国,经济越发展,资源稀缺的矛盾也就越突出。这几十年来,日本不断地填海造地,东京又有好几块新城区是从大海上建造起来的。 据一位学者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以很低的价格从中国进口了不少精煤,用于填海和储存,现在价格已翻了几番,这些为争夺资源的举措,但也是危机意识的表现,不能不让我们吃惊。 与此同时,这种对资源的危机意识使日本人特别讲究节能和环保。我曾考察过日本的印刷行业。那里的工厂,为省电,晚上用冰降温,而且许多工厂都与电厂签约,规定每月用电量,违约罚款惊人,没用完也算你的,所以逼着你精密计算,系统控制,正好用完。对废物一再利用的能力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有家厂61种废物,已有57种被利用,指标从建厂时的37.7%,到现在的93.4%,剩下的四种是烟蒂、油墨残物、专用色条、生活废物。他们还在研究中,以求全部利用。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职工都要养成习惯,把废物分类堆放,切割成形,按步骤一一处理。 日本人在这方面确实训练有素,很少有人逾越规矩。看来危机意识已渗透到他们的血液里,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去宣传环保概念、循环经济的好处。这应该看做危机感给日本人带来的正面效应,值得我们学习。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2
因为资源稀少
所以他们要用精细来使用
使用时间长
安全感是由于自然灾害
和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对自然灾害的一种自我保护
第2个回答  2013-08-21
首先日本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地震,当然会缺少稳定感啦。而且日本资源匮乏,才使他们有侵略他国的想法,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这个。
第3个回答  2013-08-21
查电脑吧 不知道 不好意思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