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小时候打骂孩子,对孩子性格是不是有影响

我承认我是来发牢骚的。我现在已经24岁了,我自己知道自己性格上有些方面不太好,算是内向型,不爱跟人交往,戒心很强,很注意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表面上看起来很和气,实际很难与人亲近。我爸妈也不是这样的,有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困扰。当然爸妈一直对我很好,但是他们脾气不太好,最早记得是刚上一年级时,每晚检查家庭作业最恐怖,一旦被我爸查出来哪点写错了,便是很严厉的责骂,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初中到高中时有点厌学,不肯写作业,这六年我爸断断续续因为这个经常打我,我是个女孩子,我承认我也不太听话,但除了不爱写作业从来没干过其他出格的事。那几年真是我的噩梦,有一次老师跟我妈告状,我妈回去告诉我爸,我爸拿着拖鞋脱了我裤子打我屁股,两个屁股蛋整个都是深紫色,我上厕所时回头看到吓了一跳。我那是是初中啊,被脱了裤子打成那样,我的羞耻心何在啊。还有一回,我妈告诉我爸我不好好写作业,我爸二话不说,进屋给我脑门一巴掌,我整个人连椅子后仰摔在地上,他接着抬脚踹我肚子,那次最严重,踹着踹着我就没知觉了,我爸拎我起来接着打,我说我实在站不住了,马上要瘫倒的感觉,他顿时暴怒,更加狠打我,结果嘛,我果然支撑不住晕倒了。这种事情太多了,我爸在老师办公室暴打我,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老师冷漠鄙夷的眼神。我妈还在超市里,在大街上当着大家的面踹我,在家扇我巴掌扇得我衣服前襟全是鼻血。这都过去很多年了,不是我记仇,是小时候的这些记忆根本很难忘怀,上了大学还会梦见我爸打我。当然父母对我还是很好的,我也不知道小时候的这些经历是不是对我形成这种冷漠的性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真的很为你难过, 你父母这样对你是不对的。也许他们骨子是爱你的,但是方式太粗暴,无视你的尊严,给你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这要是在国外,警察都会管的。不过记仇对你自己的身心也没啥好处,父母可能本身也是受的这种教育,出于无知犯的错。重要的是你自己清楚这是不对的,也绝不这样教育孩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1
爸爸,妈妈打孩子一定是有原因的,我相信他们也不是真的想打你的,他们心里一定不愿意。
第2个回答  2013-08-21
肯定会有影响的啊。童年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第3个回答  2013-08-21
爸爸,妈妈打孩子一定是有原因的,不过管教小孩也是要有技巧的,也不能老是打,会产生叛逆的心里的
第4个回答  2013-08-21
. 人的性格形成主要由三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遗传因素、二是成长环境、三是文化、教育背景,这三个主要因素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行为风格即人格。
而人格的形成始终是与个体的成长过程息息相关的,特别是个体少年时代的经历对人格的形成尤为重要,因为少年时代是人的意识和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在此期间所经历的鼓励和挫折都将为其今后行为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从中国家庭教育的模式来说主要具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奖励型模式:
这类模式主要产生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家庭具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担子女的教育与生活费用,生存空间相对宽松。但家长由于受文化、教育背景的局限,缺乏对子女教育进行科学而理性的教育方式,片面地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会获得理想的教育成果,因此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子女提出的要求,而在子女的精神建设方面最多只做口头要求,进而养成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意识,在其性格中往往形成自私、独断、冷酷等不良倾向,而在思维上又会表现出天真、不成熟特征,在个人能力方面则反映出动脑和动手能力差的现象,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则往往采取逃避行为;
2、惩罚性模式:
这类模式主要产生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担子女的教育与生活费用,生存环境相对窘迫。家长由于受文化、教育背景和经济承负力的局限,对子女教育既缺乏进行科学而理性的教育方法、又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往往就会采取一定程度的体罚方式来加强教育的力度,以期获得理想的教育成果。因此在对子女提出一些行为规范的要求后,则多以惩罚为督导的工具,子女由于惧怕惩罚往往将自我意识压缩,不敢表达自我的真实意愿而导致性格内敛,形成内向、怯弱、主动性差等弱势倾向,在思维上表现出保守、循规蹈纪、创新意识不强的特征,在个人能力方面则反映出动手能力比动脑能力强的现象,而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则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担当性。
但这种教育模式作用在个别人身上往往会形成强烈的逆反个性,就是在强烈的精神压迫下不是以顺从来获得减少惩罚,而是以反抗来控制惩罚。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如不注重教育方式,就会培育出一个性格乖张、暴敛的子女,如是对家庭、对社会都不是福音;
3、奖励加惩罚型模式:
这类模式主要产生于具有一定的家庭经济基础而家长又具有较好的文化、教育背景的家庭,家庭具有必要的经济能力承担子女的教育与生活费用,生存空间相对宽松,而家长又具有较好文化、教育背景。对子女教育既有科学而理性的教育方式又结合适度的挫折教育方法、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去获取理想的教育成果,因此在物质需求方面会满足子女学习和成长中所必要的需求,在子女的精神建设方会按照一定的榜样模式进行塑造,养成子女既有自我意识又有社会责任的成熟心理,其性格中具有善思、理性、包容等优秀品质,而在思维上表现出认真、求实、睿智等特征,在个人能力方面则表现出手脑并用和强势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俗话说:“出身不由己、道路自选择”,虽然作为子女不能选择父母、亦不能选择出身环境,但是先天的因素最多也只能决定命运的一半,而后天的自我奋斗因素最少也要决定命运的一半。说句实话,天下的父母最爱的人都是自己的子女,在对子女的成长与教育方式方法上并非由他们的主观意识所决定,而是由他们所受到的文化教育背景所导致的,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是他们的无奈和无法选择的选择,我们要从父母所处的现实环境去理解他们,只要记住是他们给予你的生命、记住他们为了维护这个家的衣食住行所付出的艰辛和劳作就行,今天我们思考这些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成长,总结这些利、弊就是为了能以知识去改变命运,获得一个晴朗的明天。避免我们今天所遭遇的缺憾再发生在我们下一代的生活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