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的教育对你们的性格影响大么?

如题所述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大,因为孩子性格都是在童年形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就会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父母教育孩子经常以训斥方式,则孩子性格会急躁。我爱人就是急脾气,遇事爱着急,对孩子缺乏耐心,孩子不听话时,会训斥孩子,告诉孩子,她生气了。我发现现在我家女儿,遇事就爱着急,比如她想要什么东西就必须立即去买,不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她就会掐腰、跺脚的说我生气了。

二、父母如果经常打击孩子,则孩子会没主见、自卑。一位朋友和我聊天,他说对自己的性格很不满意,说自己没有主见、自卑,自己的事情自己不能做主,一旦发生点事便急得不知所措。他说他这种性格源于童年时父母对她的不当教育。在他的记忆中,他做每一件事情都没有对的时候,父母总是否定他,总觉得他做的不对不好,而应该怎么怎么做,并且经常拿他跟别人家孩子对比,挂在嘴边的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听话,多懂事,多能干呀,再看看你”这种类似的话,慢慢的把他的信心摧毁得一干二净了,导致了他做事总是想这样做对不对啊,没有主见很自卑。

三、对与孩子的事,父母若能多与孩子商量,则孩子会比较自信、有主见。我们家女儿不管是买衣服,还是平时她想做什么事情,我爱人都会跟她商量,比如衣服,我爱人只是给她建议,最终决定要那件还是要女儿自己确定,这样以来我们女儿特别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9

小时候爸妈的教育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一下两点

一、老妈怕我早恋,初高中的时候从不给我买漂亮衣服。还会告诉我说不要自己乱买衣服,零花钱可以多买买水果和课外书之类的,这才是正经需要花钱的地方!

导致我到现在工作了,每次买衣服时都会有一种愧疚感,感觉自己在乱花钱,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很缺衣服,为了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而跑去商场血拼买一堆衣服回家,转过头来等自己清醒了,又会懊悔。如此反复。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颗爱美之心,有感情的萌动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谈之如临大敌,以后我有孩子了,会客观看待这件事情,正确的引导孩子。

二、从前父母总当我是孩子,从未在理财保险方面教育过我,导致我的财商在成年之后几乎为零。

每次工资发到手也是存在银行,从未认真打理过自己的钱财,感觉自己错过了许多薅羊毛大衣机会!对保险的认识也很片面,没有早早的为自己买下一份保障,现在想想全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偏见造成的,而这又与父母小时候的言传身教关系密切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虽然父母在某些方面对我的教育欠缺了一些,但在成年之后我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还可以通过自己有意识去改变,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小的时候父母更关注的是物质方面提高,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会尽量让自己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更科学更全面!

第2个回答  2017-10-07

小时候(应该是上幼儿园或之前),父母都比较忙,爸爸基本从早到晚都在工作,妈妈是早晚班倒班,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家,看看电视,吃饭和邻居哥哥家一起。周围的孩子都比我大好多,而且大多是男生,不大和他们玩。

上了幼儿园以后,或许是从小比较孤僻,有些事也不懂。可能比较自卑,看到班里比较受同学老师喜欢的女生会很羡慕,会想要接近她们和她们一块玩。
爸爸说我以前还因为一个受欢迎的女生不和我玩了而不开心了好久。
幼儿园大班有个同桌,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女生,也很受老师喜欢。但我不大喜欢她,她有时候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劝我(大体这个意思,那时候太小233)。画画课,我觉得自己画的挺好的,但每次老师给我的成绩都不是特别好,我就很郁闷。那时候同桌不在,我画画没彩笔,就用了同桌抽屉里的,结果老师批了我一顿,当时小,也不知道错在哪,也没和父母说过,以后才知道不经过别人同意不可以动别人东西。算数课,老师写了题在黑板上,让我们抄下来做,我字写得大,多加了半张纸,结果老师说那半张纸不行让我重新写。

当时妈妈上晚班的时候爸爸接我,但是爸爸比较忙总是别人都走了才来接我。有一次和爸爸和他们店里的伙计说话,我不知道为了什么说了一个人一句滚蛋,当时爸爸就很严厉的直接呵斥我不能这么说,但是没说为什么。我自尊心比较强,也不知道具体错哪了,有些手足无措,后来我和那个伙计哥哥很少说话躲着他,那时候我大概不懂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别人相处吧。

慢慢我长大了,到现在21岁了。恍然发觉,我现在说话很渴望别人的认同和附和,像极了小时候想和受欢迎女生玩的样子。父母当时缺失的日子也或许是我现在不愿意敞开心扉的原因。

父母并没有错,他们也没办法,或许是我天生内向敏感,但是不得不承认,童年的日子深深影响了我。

最近有点矫情了,没什么意思。就是觉得小时候的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挺重要的。

第3个回答  2017-10-14

影响很大。我现在的性格:独立,任性,敏感,不懂得分享,不喜欢小孩子,都跟小时候父母教育有关。

    (1)独立

小时候家里经济不好,父母工作忙,没空理我。我自己玩,自己写作业,很多事情也是自己拿主意。小学老师要订什么教辅资料,我觉得内容又多又贵,就没跟家里说,直接拿主意不订阅。后来父母问我怎么不回家说资料的事情,我就说觉得这资料没什么用,然后我父母也就同意了,说我决定就好,只要是学习资料,不要担心钱的问题。

小时候,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小朋友自主做选择,有助于他们养成独立的性格。只要不是什么违法违规缺德的大错,有时候就算明知道会是个错误的选择,可以友情提示,但不要强制他们的意愿。错了,教育他们要自己承担后果就好了。

    (2)不喜欢小孩子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哥哥要让着妹妹,姐姐要让着弟弟。我就是在这种氛围长大的,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备受宠爱的小公主。某年回外婆家聚餐,为了某玩具跟表弟起了争执,刚好我妈下楼看见了,说了我一句让着他。我顿时委屈万分,我才是你的亲生女儿啊,为什么不说他要说我……还有几次类似的事情吧,长大以后我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喜欢小孩子。

后来明白了起因,才开始有点释然。我不喜欢小孩子,一定是因为那是别人家的熊孩子。

这些也是成年以后接触了一些心理学和教育知识才领悟过来的。性格跟父母教育的关系真的很大,但也有其他因素影响,不可一概而论。作为成年人,明白成因就好了,不要借此责难你的父母,他们不欠你,现在你完全可以借助一些外力来培养自己的性格。同时也要注意,给你的孩子更好的教育,可以借助一下情绪类绘本亲子共读,一起成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0-07

性格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性格在有意无意中支配人的行为,最终形成不同的性格和命运。而性格的形成又受到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双重影响,使得每个人的性格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环境、教育的变化而改造,而使一个人的内在本质发生质的改变,从而走向性格的完善与成熟。
1.遗传——与生俱来的性格:遗传是先天影响性格的重要因素:中国很早就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说,它十分形象的体现了遗传因素对性格的重要影响。从科学角度看,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确实有着极其深厚的生物学根源。遗传素质作为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也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以下四方面是遗传基因对性格的重要影响:
(1)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自信心、自尊心等性格特征的形成。
(2)生物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说,早熟的孩子爱社交、责任感强、比较遵守纪律,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而晚熟的孩子则相反。(3)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征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有时起到加速作用有时起到延缓作用。这从气质与性格的互相作用中可以印证:开朗型的人比抑郁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积极乐观的性格等。(4)性格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民主性、攻击性和支配性。并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而女性更具依赖性,交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等。
遗传固然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们不能无限夸大遗传的影响。因为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无论是好的性格还是坏的性格,除去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后天的家庭、教育、及环境的影响。知道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完善自己的性格。
2.家庭——为性格打上最初的烙印: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时,就归属于一个家庭。这是人出生后最初的教育场所。父母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扮演的角色等对一个人性格的最终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1)父母性格的影响:比如,父母中有一位是黄胆质气质,另一位是黑胆质或黏液质气质,这两种气质刚好形成互补。孩子在父母的言谈举止中会感受到家庭的魅力、生活的乐趣、人生的幽默感。受这种影响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相反,父母的气质类型相同(如果是多血质还好些),这样的性格组合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往往具有消极影响。
(2)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及态度的影响:许多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现概括如下:
A.父母溺爱的(百依百顺):孩子形成任性,骄傲,利己主义,缺乏独立精神,情绪不稳定.
B.父母支配性的(命令式):孩子形成依赖性,服从,消极,缺乏独立性。
C.父母过于保护的:孩子形成缺乏社会性,任性,依赖,被动,胆怯,沉默的。              D.过于严厉的(非打即骂):孩子形成顽固,冷酷,独立的或怯懦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盲从,不诚实。
E.父母民主的:孩子独立的,协作的,社交的,亲切的,天真的,有毅力和创造精神,直爽,大胆,机灵。
F.父母忽视的:孩子妒忌,情绪不安,创造力差,甚至有厌世轻生的情绪。
G.父母意见分歧的:孩子易生气,警惕性高,或两面讨好,好说谎,投机取巧。
(3)在家庭中的地位及角色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在家庭中,越受重视的孩子,其性格的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和优越感强。长子、独生子比其他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如果地位发生了变化,其原来的性格特征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之,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成功的父母是孩子的明天”,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功,首先自己先成功。
3.教育——重塑你的性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早期以家庭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逐渐向学校教育方式转移。而且,以学校教育方式为主的时间相当的长,对学生的影响也相当的大。
(1)班集体的影响:优秀的班集体会以正确而又明确的目的对学生严格、合理要求;用集体荣誉感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作为教育的主导——教师来说,他们更是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到直接而关键的作用。
(2)教师的影响:教师是直接接触学生的主体,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A 放任型:不控制学生行为,不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则表现为无集体观念、无团体目标、纪律性差、不合作。发展下去易形成散漫、懒惰的性格。
B专制型:包办学生的一切、主观的对待学生。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紧张、冷漠、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易形成依赖、压抑性格,甚至于叛逆性格。并易形成报复心理。
C民主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开朗,诚实,有领导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心态、积极乐观、豁达开朗、宽容和友善性格。因此,为了孩子的成长,要做一个好的学校;好的班集体;好的教师。要有一个好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制度。
4.环境——“时势造英雄”:
人总是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尤以社会环境为主。自然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地域、民族两方面。如,南方人比较精明而东北人比较直爽等。这正是地域差异而导致的性格差异。民族不同也会影响到性格的不同。傣族细腻而温柔;蒙古族性格豪放而热情等。而对人的性格其主要作用的大环境则更为复杂。我国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其中就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的影响。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实际是两迁)呢?她主要是想把儿子孟轲培养成有用的人,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时时影响他,才能做到。孟母的目的达到了。孟子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名人。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我们性格的形成、改造和完善是极其必要的。一个好的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性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