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纸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请把两种情况分别说清楚,谢谢。不要说书上有之类的话,我没书。

1、在滤纸条上端边缘约1厘米的中央剪一小孔。

2、将滤纸条平放于洁净的纸上,在距离滤纸下端25px处用铅笔轻画一横线,并在横线的中央画一直径为2mm的小圆圈。

 

3、用毛细管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滤纸条下端的小圆圈内点样。  

4、取干燥大试管,加入被水饱和的酚溶液10ml,注意勿使溶液沾到试管壁上,将试管垂直固定在距滤纸条下端12.5px处穿大头针。从滤纸条上端小孔处穿棉线并左右分开,调节线的高度使滤纸垂直悬于试管内且下湍浸入溶液12.5px,注意勿使点样点浸入溶液中,亦勿使滤纸条接触试管壁。

5、此时即可看到溶剂向上移动,溶剂升到一定高度时,小心将纸条取出,以铅笔标出溶剂上升的前沿。

6、将滤纸条两端,用大头针钉在小木框上,吹干后用喷雾器均匀地喷一层0.2%茚三酮乙醇溶液,然后再将滤纸条吹干,即可看到纸上显出三色点,每个色点代表一种氨基酸。

在层析时,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某一处,该点称为原点;然后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这样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

扩展资料:

在滤纸纤维上吸附着一层水保持成为固定相,另一部分是能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苯酚或正丁醇作为流动相,它沿着滤纸长的方向向上或向下流动。

氨基酸的亲脂性愈强,则与有机溶剂一起移动的倾向愈大; 氨基酸的亲水性愈强,则被保留在固定相中的趋势愈大。

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

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基酸纸层析法

百度百科-纸层析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在层析时,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某一处,该点称为原点;然后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这样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Kd)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ate
of
flow,Rf)来表示.所谓Rf,是指在纸层析中,从原点至氨基酸停留点(又称为层析点)中心的距离(X)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Y)的比值: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温度、湿度、层析滤纸的型号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为支持物进行层析的方法,所用展层溶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滤纸纤维与水的亲和力强,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弱,因此在展层时,水是固定相,有机溶剂是流动相。溶剂由下向上移动的,称上行法;由上向下移动的,称下行法。将样品点在滤纸上(此点称为原点),进行展层,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在两相溶剂中不断进行分配。由于它们的分配系数不同,不同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就不同,于是就将这些氨基酸分离开来,形成距原点距离不等的层析点。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值表示:Rf=原点到层析斑点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第2个回答  2020-04-07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