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棉蛉虫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农业措施
1.秋耕冬灌、中耕灭蛹
改变现有的耕作制度,棉田秋后及时 拔除棉柴,进行秋耕冬灌,破坏棉铃虫的越冬环境,减少越冬基数。麦收后棉田及时进行中耕灭蛹。
2.大面积连片种植玉米诱集带
利用棉铃虫喜欢在玉米上栖息、产卵的特点,种植春玉米,即在棉田中按8行:1行种植玉米,3米~5米种一穴,每穴2株~3株,每亩100穴。使玉米抽雄与棉 花现蕾相一致。玉米株诱集棉铃虫成虫及卵,便于及时捕蛾灭卵。
3.杨树枝把诱杀成虫 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枝叶的趋性,插 把诱蛾人工捕杀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综防措施之一,可降低孵 化率达20%左右。
二、物理措施 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在棉田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其它灯 具诱捕成虫。特别是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可降低落卵量30%~40%。对2代棉铃虫的诱杀效果最好,一盏高压汞灯日平均 诱蛾量3068头,最高量达9000头,比一台黑光灯日平均诱蛾量高24倍,控制效果达50%~60%。据我们试验,距高压汞灯越近,落 卵量越低,诱杀效果越好。因此,大片棉田内灯距以200米~250 米为好。
三、生物防治 生物制剂防冶棉铃虫对人类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使棉铃虫产生抗药性,但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可根据气候、虫情与其它措施配合运用。在2代棉铃虫中等发生年或春套棉田的棉铃虫卵盛期, 用Bt一781乳剂200倍液与有机磷农药混合使用,3天喷一次。也可用棉铃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
四、化学防治 棉铃虫的化学防治仍是当前棉铃虫综合防治中不可缺少、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针对当前化防工作中存在的用药单一、盲目、乱用、滥用现象,应推行“四统一”,即:统一测报、统一标准、统一配方、统一防冶,提高防治效果。并在具体防治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掌握防治指标
在系统调查、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对不同田块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施药防治。同时不能见虫就治,以免浪费药剂,增加成本、降低防效。具体防治指标为:对于麦田1代棉铃虫,当每平方米麦田有虫0.5头时进行防治,以降低2代基 数;对于2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初孵幼虫10头时防治;对于3代棉铃虫,当百株累汁卵量40粒或初孵幼虫5头时防治; 对于4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150粒或初孵幼虫10头时施药除治。
2.抓住施药关键期
除治棉铃虫施药关键期是从卵盛期到卵孵化盛期。根据棉铃虫蛾卵调查结果,结合气候特点,及时进行预测 预报卵盛期到卵孵化盛期日期。
3.注意交替混合用药
长期使用单一品种农药,可使棉铃虫的抗药性增强,影响防治效果。因此,在防治棉铃虫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交替混合用药。对1代棉铃虫可用菊酯类农药一份与敌敌畏等
有机磷农药2份混配均匀1000倍液喷施,防效很好;对2代棉铃虫, 第一二遍防治以有机磷(如甲胺磷、辛硫磷)与菊酯类药剂混配,第三四遍用新光1号、灭多威、灭铃灵等复配农药,防效均在90% 以上;防治第3代及第4代棉铃虫仍以混配药剂和以新光1号、灭 多威、灭铃灵等复配药剂为主,并注意上下代交替用药,防效均在 90%以上。
4.注意及时检查,确保防治质量
每次用药后要及时检查,若残虫量仍在防治指标以上,应及时补治,尽量把棉铃虫消灭在3龄 以前。针对第3代及第4代棉铃虫产卵分散的特点,喷药时不宜行 走过快,亩用药液不低于60公斤~75公斤,喷洒要均匀,做到喷 头“两翻一扣、四面打透”,以使棉株各部位的虫卵着药,确保防治 质量。另外,根据棉铃虫的活动习性,以上午10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用药为宜。
五、人工捉虫采卵
经过药剂防治后残留下来的高龄幼虫,不仅抗药性强,且大多数已蛀入花、棉铃中,再用药已很难奏效,特别是三四代棉铃虫钻蛀性强,药剂很难彻底清除。因此,化学防治后结合整枝打权进行
人工捕捉大龄幼虫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工作中, 可根据棉花长势,合理整枝打权,彻底摘除无效花蕾,清除无果枝,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可大大压低田间卵量和虫量。通过人工捉虫采卵可降低残留虫率28%~35%。
参考资料:http://www.sxnw.net/bchh/new_page_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