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题所述

一、 范读激趣,走进语感
范读是引领学生走进语感的有效方法,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教师在范读时,倘能够披文动情、入境,用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经验直接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准确、鲜明的感知,甚至进行深入的内心体验,学生将有可能迅速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意蕴,从而获得“即时语感” 。
如在教学《莫高窟》这课时,我先配上轻音乐,动情范读,学生闭目静听,边听边想莫高窟的景象,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叹着,渐渐地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听读中感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进入了课文的意境。出于教师的口,入于学生的心,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
此外还得注意范读指导方法的多样性,可采用教师真人范读,或媒体手段范读,让学生在学习中纠正自己的毛病。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训练骨干,以点带面,即培养朗读尖子,让他们去指导其他同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精读细品,诱发语感
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还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这语言分析,也就是“咬文嚼字”。虽然小学课文很浅显,但也要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具体方法有:(1)比较法——比较法就是把文中的重点词换成意思相近的词,再细细品读,反复比较,来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优美。运用比较法,要先初步体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和整个句子的意思,再换词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表现力。(2)情境法——引导学生把有关词句情境化,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在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第一自然段时,随着悠扬动听的音乐,播放起一幅幅美丽的草原风光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牵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然后我引导孩子们说说这个“铺满新绿的草原”在你脑海里是怎样的?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了,他们说:“草原上的小草是刚刚长出来的,所以是新的……”有的说:“草原很大,一望无边,就像铺了一层绿的地毯,我真想在上面打个滚……”,顿时,简简单单的文字便有了生命,有了色彩,有了感情,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图,感受到了春天草原的美好,受到了美的熏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孩子们的语感没有得到诱发?孩子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上“咬文嚼字”,爱上这令人陶醉的朗读?
三、品读想象,获得语感
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弥补这个缺点。”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需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语感。
如教《鸟岛》一课时,要让学生感受鸟岛的鸟多,窝多,蛋多。借助多媒体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你好象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读完后,学生说:“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鸟聚在一起非常热闹。我好象听到各种各样的鸟儿,有的在欢快地交流着,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教小鸟学飞翔……”“我还看到许多的鸟在孵蛋”“我好像地上全是鸟蛋,你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鸟蛋”接着学生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这样,学生在情不自禁中就把鸟岛的热闹气氛有感情读出来了,语感也得到进一步的训练。
四、美读感悟,积淀语感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珍珠鸟》作为一篇状物抒情记叙文,运用美读法教学,非常适合。我在学生充分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入:“作者是怎样看珍珠鸟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珍珠鸟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再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张开,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示范。使学生明白,哦,这样的朗读才更美,这样的朗读才真正走进了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从而收到训练语感、积淀语感的效果。
五、赏读共鸣,丰富语感
赏读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之爱,恨作者之恨,这种感情共鸣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因此,在语感训练上,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时,孩子们的心里如王维一样“思绪万千”,胸怀中仿佛积聚了满满一腔真情的清泉,这腔清泉需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