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药害类型及机制:由药害出现时间的快慢,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两种类型。
急性药害指在施药后几个小时至几天内表现出异常现象。急性药害表现症状明显,如器官脱落、枯萎、褪色,甚至死亡等。
慢性药害指在施药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才表现出异常现象。慢性药往往隐蔽性强,表现症状不明显,多数在作物生长末期才有所表现,如不结实(绝产)、秕粒率高(低产)、品味下降等。
由用药因素所造成的药害,分为错用和误用药害、二次药害、残留药害和飘移药害等四种类型。
错用与误用药害指由于使用不能用于某种作物上的药剂后,或因混配不当所造成的药害。如敌敌畏、杀螟松不能用于高粱上。误用药害指由于拿此药当彼药使用而造成的药害。多数情况是因买错、拿错而又无标志的农药因素造成,施药人员并未意识到。如农药多次转手而且又丢失了商品标志的情况下易发生。
二次药害指某种农药施用于当季作物并不产生药害,而残留于土壤及堆肥中,对下季作物产生药害。这种药害主要是由于药剂有较长残效期或因其中环境中分解出的有害物质决定的。如当季作物玉米田施用较高剂量的莠去津进行除草,对玉米并无药害,但对下季所种植的大豆、蔬菜有药害。因为莠去津在土壤中的残效期可达12个月;西玛津残效期比莠去津还长,对下季小麦、大豆有药害。因此,玉米田用一次西玛津需连种两年。
残留药害指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残留积累性很强的药剂,在土壤中、水分中积累较高的剂量,对种植的敏感作物产生的药害。如土壤中长期施用六六六,积累较高的剂量,对瓜类产生药害。但随着高残留农药的禁用,这种药害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飘移药害指由于风力作用和雾粒过细,使雾粒飘移偏离施药目标,沉降到敏感作物上,而造成的药害。如施用敌敌畏时,可使邻地高粱产生飘移药害;又如在小麦田施用,2,4-D丁酯时,会使附近的果树、蔬菜等作物产生飘移药害,应注意无风天施药。
引起药害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理作用结果,即施药后,药粒堵塞气孔、水孔或渗入作物体内,阻塞了作物体内水分和养分的运输通道,使作物体的呼吸和蒸腾作用受阻;二是生物化学作用结果,即药剂进入作物体后,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破坏作物正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使作物产生药害。如广灭灵对果树的药害是因为其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