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

我在08年11月25日在一家企业上的班,当时一直未签劳动合同,也未上任何保险。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于09年10月01日上的四险。我现在想要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双倍工资赔偿,补齐应上的保险。可是,诉讼时效怎么算?请求大侠们帮忙。越细致越好!谢谢,谢谢!
能否就我的问题帮我具体分析一下,非常非常非常谢谢!我是否能拿到两倍工资赔偿,能否补齐我的保险?我的分太少了,可各位的回答我非常非常感谢!帮帮我! 我的企业是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的。谢谢大家,能否再具体一些。我懂得太少了。

越早申请,得到支持的双倍工资越多!

现在申请能支持你8个月双倍

劳动争议完全可以自己处理,无需请律师,我是专职劳动仲裁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解决问题有所帮助,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大家可以HI我!

1、单位严重违法,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应该签订劳动合同;

2、因为单位违法在先,你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随时辞职,并要求单位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支付加班工资等;

3、单位没有权利扣押你工资、押金、年终奖等

4、搜集一些证据能够证明你与这个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比如工装、工作证、工作牌、工资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等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3
目前,法院将自己可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归入民事案件范围,未被法院纳入管辖范围的劳动争议,大部分由劳动行政执法部门管辖。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都是在第三方主持下,争议双方争辩是非曲直,第三方依据事实和法律中立裁断。因此,劳动争议的诉讼与仲裁在适用规则上应是一致的。
我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的申请仲裁期限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制度,与民法通则第七章规定的诉讼时效制度性质相同,均属于诉讼时效制度,而不是除斥期间。既然是同一性质的制度,就应当统一适用有关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为全国各级法院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而进行的司法解释,普遍适用于涉及诉讼时效的民事审判。理论上讲,劳动仲裁审理涉及仲裁时效的劳动争议案件,也应适用该司法解释的相关原则或规定。

《规定》第三条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不对诉讼时效进行主动适用或释明,也应适用于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有关仲裁时效的规定,即审理劳动仲裁案件,不应对仲裁时效进行主动适用或释明。但被诉方提出时效抗辩后,仲裁和法院如何选择适用相关法律的时效规定?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显然,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这些规定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中的“法律另有规定”,应优先于民法通则的规定而适用。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位阶上相同,都是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且两法有关仲裁时效的规定不存在一般与特别的区别,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新法,其相关规定应优先于劳动法的规定而适用。即,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在涉及劳动仲裁时效问题,且被诉方就仲裁时效已提出抗辩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

时效问题是程序问题还是实体问题,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呢?

上述时效制度均属于实体法律规范,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时间是2009年5月1日,在其实施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在审理时适用劳动法有关仲裁时效的规定,在其实施之后发生的劳动争议在审理时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有关时效的规定。即是以争议发生之日为基准日,而不是以案件受理之日或审理之日或裁决之日为基准日。但《规定》属于司法解释,是依照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的,是对这些法律中诉讼时效制度的解释。所以,只要争议的事实发生在相关法律实施之后,且按相关法律的规定,应当适用该法的诉讼时效制度,该司法解释实施时案件尚在审理阶段,就应当适用该司法解释的规定。现在审理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除极个别的外,争议发生的时间均晚于上述法律的实施时间,所以,劳动仲裁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除极个别的外,应适用《规定》,不主动适用仲裁时效规定。《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本规定施行后,案件尚在一审或者二审阶段的,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的案件,人民法院进行再审时,不适用本规定。

在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抗辩问题上,法院与仲裁如何衔接?

《规定》第四条规定,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而如果在仲裁阶段当事人未提出时效抗辩,在一审诉讼时才提出该抗辩,从《规定》原则和精神去理解和适用,这种抗辩也不应得到法院的支持。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2008年5月1日前,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2008年5月1日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3个回答  2010-04-13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4个回答  2010-04-13
你好:
你可以主张双倍工资的期间是2008年12月15日-2009年11月24日,共计11个月。不签劳动合同的行为并不妨碍你主张双倍工资。但有几个观点,诉讼时效是关键,不同地区处理结果可能不同。
1、只要劳动关系目前存在,在职期间提起仲裁,不守时效限制,你仍能主张该期间全部双倍工资。
2、仲裁时效为1年。现在为2010年4月,因此你只能主张2009年4月-2009年11月24日期间的双倍工资。
根据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的判决结果。保险起见,你需要弄清楚你当地的情况。
至于社保,根据你的情况,仲裁时效不会过,可以主张补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