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校训和一些励志的校园标语!!

我们学校是初中,叫石室初中.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为宗旨。。。。好的追加50!!!!

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精勤求学。(1)精勤:指专心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南朝宋刘义成《世说新语.术解》:“郗音信道,甚精勤。”(2)求学:求,探索,寻找。学,学问、学业。求学意为探求学问。朱熹《集注》:“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做学问,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行,完善知识结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慎于思考,明辨是非;学无止境,终生不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或曰:“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 敦笃励志。(1)敦笃:指敦厚笃实。《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敦厚:诚朴宽厚。《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笃实:纯厚朴实,忠诚老实,踏实实在。《易.大畜》:“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宪公躬孝、践行、笃实,而辩于文。”(2)励志:指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李渤传》:“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隐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 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社会责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学子向往的“道”就是永远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在艺术的林园里施展才华,大力扩张实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实业扩张,进步无疆”),经营四方,志在四方。 果毅力行。(1)果毅:指果敢坚毅。《书.泰誓下》:“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孔颖达疏:“果为果敢,毅为强决……皆言其心不犹豫也。”(2)力行:一是指竭力而行。《书.泰誓中》:“今商王 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二是指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论语》:“言必信,行必果。”信,诚实,言之有实;果,必行。儒家认为笃志力行、专心一意的去实践是与“好学”、“知耻”、诚实守信相连的。培养学生果断坚毅、言行一致的品德,包括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拼搏,敢做敢为,战胜困难,不怕曲折,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的事业心。 忠恕任事。(1)忠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忠,指尽心为人,尽力为人谋;恕,指推己及人,如人之心。《论语.里仁》记载曾子评价孔子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是“仁”的具体运用,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2)任事。有多种解释,与校训贴切的解释有二:一是称职,胜任所担当的职责。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凡仕久资高耄昏软弱不任事而时不忍弃者,实莅之。莅之者,进不课其能,退不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二是顶事、顶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酒法:用黍米。曲一斗,杀米一石。秫米令酒薄,不任事。”石声汉注:“任事,顶事。”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坦荡胸怀,尽心为人、仁者爱人的品德,具有自信心、责任心、竞争力、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为“民族得中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世界之光(为世界添光彩)”的业绩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各种挑战性的工作。 若从时间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933年校训“精勤,敦笃,果毅,忠恕”立足于教导“如何做人”,提出“求学,励志,力行,任事”,增添了“如何做事”的内容。做人永远要谦虚勤勉,忠诚老实,果敢坚毅,宽厚爱人,心理健康,掌握与人相处的艺术。做事要永远“求学”不止,追求“真理之花”、“性灵泉源”,炼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实学”来“培国本”;要以“民族得中兴”、“为世界之光”的远大目标来“励志”,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能辨别是非,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以“青年之模楷”、“鼓舞群伦(群伦:同类)”、“英俊济跄,经营四方”的理念,在科学、艺术、实业等领域,以实干、苦干、巧干的优异业绩来身体“力行”与“任事”。 潜移默化,滴水穿石。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shineastdh/blog/item/3c01003e399a3c3b70cf6cd5.html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