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里影响注意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注意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注意广度的问题。1830年,心理学家汉密尔顿(Hamilton)最先做了这方面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子儿,发现人们很难在一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石子儿。如果把石子儿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一堆,人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一样多。通过速示器进行的研究表明,成人在1/10秒内一般能注意到8~9个黑色的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
  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在生活中,排字工人、打字员、汽车驾驶员等职业都需要有较大的注意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如图7-1所示,形状、大小、数量相同,规则排列的对象要比大小不一、排列无序的对象更容易清晰把握。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用速示器呈现一些英文字母,其中有些存在书写错误,要求一组学生在短时间内判断哪些字母书写有误,并报告字母的数量;要求另一组学生报告所有字母的数量。结果,前者知觉到的字母数量要比后者少得多。可见,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广庄会大大缩小。
  3.个体的知只经验
  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专业素养深厚的人在阅读专业资料时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非专业人士即使逐字逐句阅读也不见得能正确理解。我们知道,围棋高手扫视一下棋盘,就能把握双方的形势和局面变化,这就借助了良好的注意广度;一个初学者由于经验欠缺,就只能一部分一部分来关注棋势。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维持的时间,如长时间看电视、读一本书等。但人在注意同一事物时,很难长时间地对注意对象保持固定不变。例如,把一只表放在耳边,保持一定距离,使他能隐约听到表的滴答声。结果被试时而听到表的滴答声,时而又听不到。注意这种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在注视双关图时,可以明显体验到注意的起伏。
  广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项活动上保持的时间。在广义的稳定性中,注意的具体对象可以不断变化,但注意指向的活动的总方向始终不变。例如,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跟随教师的教学活动,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记笔记,一会儿读课文,虽然注意的对象不断变换,但都服从于听课这一总任务。在许多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强调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
  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表现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无关刺激的干扰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妨碍有意注意的活动;单调刺激的作用是指有意注意的活动如果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会引起主体的疲劳和精神松懈,也会产生分心。
  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影响到注意在它上面维持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相对于一个透明的玻璃茶杯,人们可能会花更多时间来关注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画。此外,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相对于一幅画,人们又可能花更多时间关注活动的电视画面。对新生儿研究表明,他们注视人脸和复杂图形的时间远比注视墙壁和灯光的时间长。但并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富,注意力就越稳定。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
  2.主体的精神状态
  除了外部刺激物的特点之外,个体的主观状态也影响注意的稳定性。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者情绪受挫的情况下,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主体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始终如一地保证活动的进行和活动过程的高效率。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有史料记载,一位法国学者当众表演,能够边朗诵诗歌,边做数学运算。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当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时,个体就可以集中大部分精力去关注比较生疏的活动,保证几种活动同时进行。我们可以做到边听报告边记笔记,显然是由于写字已经达到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驾驶技术高超的司机可以边驾车边为乘客报站名,也是这个道理。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有联系的活动才便于注意分配。这是因为活动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形成固定的反应系统,经过训练就可以掌握这种反应模式,同时兼顾几种活动。例如,歌唱演员有时自弹自唱同一首歌,甚至能够边唱歌边剪纸,也是借助了活动间的内在联系或人为建立起活动间的联系,以达到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例如,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换注意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如看完一堂录像教学课,要求学生转而互相讨论。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注意的分散违背了活动任务的要求,偏离了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率。如果两个学生在看教学录像的过程中交头接耳,互相说笑,而没有关注录像的内容,显然是注意分散的表现。
  良好的注意转移表现在两种活动之间的转换时间短,活动过程的效率高。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一个沉迷于电脑游戏的孩子很难让他转移注意力,去拿起书本温习功课。当然,如果对原活动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够集中,就比较容易随活动任务的要求而转移。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如果新的活动对象引起个体的兴趣,或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实现。假如那个正玩电脑游戏的孩子,听到自己喜欢的电视动画片开演了,可能会离开电脑,将注意力转移到看电视上。
  3.明确的信号提示
  在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明确的信号提示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文艺演出中报幕员的角色,其实也发挥着这方面的作用。这种提示信号,既可能是物理刺激(如铃声、号角),也可以是他人的言语命令,甚至是自己的内部言语的提醒。
  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主动而迅速地进行注意的转移,对各种工作和学习过程都十分重要。有些工作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各种新刺激作出迅速准确地反应,对注意转移的要求尤其高。例如,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在起飞和降落时的五六分钟之内,注意的转移就达200次之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察到或认识到客体的数量,即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刺激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能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教学】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三、恰当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培养广阔而稳定的兴趣;
3、加强意志锻炼;
4、养好良好的注意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