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9-03-30
我们学习了尹教授美术课程性质的最新的阐述,其中强调了美术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即是凸现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下面我谈谈对这最新的课程学习的一点儿认识。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凸现视觉性本质上是在强调美术的学科特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课以其独到的实践性来体现其学科特性。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长期教学实践中,人们将美术课程归入
“技能”学科的范畴,课程结构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本位,偏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课程目标定位缺乏合理性。这显然是对美术课程性质认识的偏差。实际上,人文性质是美术课程的根本属性。
强调美术学科的愉悦性中,尹教授说,是将美术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拉开距离。通过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对整个世界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认识和评价。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于美术课程基本理念的肤浅认识是:
课程标准中这一理念实际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理念阐述表达了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实施基础美术教育,必须体现全体性,第二,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第三,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现阶段的美术课程太强调学科本位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因此,必须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这种情境中,不仅要使学生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的表现形式、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更要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对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宽容和尊重。
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以促进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促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