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9-03-09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异常的精神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
故养生者,应注意情志调摄,因为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怒伤肝: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易于恢复身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
思伤脾:中医认为:“思则气结。”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即可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忧伤肺:忧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极度忧伤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功能受损。《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忧郁伤身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晕、阳痿,并可致人于死地。民间常俗说“吓死人”,就是因为恐则气下。
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贯穿在生活之中。避免过激情志的较好方法是:
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情况。事情过后,不要长期放在心上,自寻烦恼。
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要乐观。
要淡泊宁静,知足长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另外,平日多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腑安泰,促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
第2个回答 2019-03-09
你好,心情对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一般心情开朗,性格豁达的人都不会有大的疾病,因为这类人对好多事情看的很开,不管是好的事情还是坏的事情,所以良好的心情可能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人体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可见祖国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例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积极地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会有波动的,应该主动摆脱不良情绪。当有什么事使你烦恼的时候,应当畅所欲言,不要闷在心里。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妨避开一下,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可能会使精神得到松驰。如果要办的事情较多,应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在一边。如果你感到自我烦恼,试着帮助他人做些事情,你会发觉,这将使你的烦恼转化为振作,产生一种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第4个回答 2019-03-08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核心要素,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外界事物和环境后而生成的心理感受和生理感受的一种状态。传统中医的验证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如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导致不健康的生理状态。有哪些影响呢?谈下自己的四点学习体悟:
一、养心是养身的基础,保持良好的情绪从养心入手。如何养心?简单地说,就是遇人论事要做到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只有短短四个字,知道与做到却是两码事。心平气和,一般人都难以完全做到,故用“养心”。保持好情绪的心要养,一个“养”字,说明了养心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修为,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心养好了,身也就养好了。
二、佛教里“万法唯心造”这句话,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有道理的,说明了身与心的紧密关联性。1)据研究,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身体内会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良好的情绪,让你的生活具有更多的幸福感,从而获得你想要的生活;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你应对各种烦恼和不良环境,从而获得生活的安宁和快乐;2)负面的情绪,如贪嗔痴慢,郁闷忧伤等,会使人体内分泌毒素,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和紊乱,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甚至对生命造成侵袭,如“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叹‘既生瑜何生亮’,被气死的周瑜”等历史故事,都说明了不良情绪会对人身体造成巨大伤害。

三、心病还需心药治。现实中,人人往往重视身病,而忽视了心病,不知道许多身病是由于自己的不良情绪、不正常的心态造成的。疾病分身病和心病,医生治病只能治身病,但治不了心病。治病要治根,治根得从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入手,自己才是自己的真正医生。
四、如何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情绪呢?千百年来,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古代先贤有许多对治的法门和教诲,说句大白话就是“做一个好人”。德者养心,仁者长寿。“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而且是养生的手段。”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不顺心事,唯有正心正念,包容大度,温养神魂才是修养身心的正道。情绪好,则人心安;人心安,则心气和;心气和,则血脉活,血脉和,则身体阴阳平衡、精气充沛,从而达到袪病延年、快乐生活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