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是因为对死后的不了解和无知才惧怕死亡?

身体回归尘土,思想去向何方?

有句话说:生只是一顺,死才是永恒。因为这样我们要珍惜我们生活着的每一天。
在文学角度讲:莎士比亚在戏剧《汉姆雷特》中为汉姆雷特设计了这样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认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反抗人世无涯的苦痛,通过斗争把他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就什么都不再有...倘若不是惧怕那不曾有一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他们不能不使我们绸逐顾虑...(具体你可以去查找,版本不同,翻译不同,但意思不会相差很多)。
在科学角度讲:人死后是肉体的死亡,但是由于大脑电波的存在,又由于磁波电波不灭的原理,在现代科学有限的情况下,因此出现了无法解释的,脑电波继续存在的争论理论。用长期以来的经验与猜测:这种不灭的人死后遗留的电波,就可能是在多方文化中所被供知的事物:灵魂。传说中,人死的一刻会比活着的时候轻21克,那既是灵魂的重量。
在超越科学的地方讲:由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不知道的,看不到的,感觉不到的,并不就是不存在的,因此不见得死就是永远的结束。它能是另一段经历的开始,或是生的结束。但很显然,这个生的世界与死的世界是完全隔离无实际联系的,因此你不知道,那个世界是怎样的。
罗斯福曾经说过:我们所惧怕的只是恐惧本身。而恐惧是什么,是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因此我们恐惧未知的事物。
也因为你对死亡未知,因此你会恐惧。
试想一下:一次重要的考试会决定着你以后要工作的方向,你便会对考试成绩很在意,是考上还是考不上?就会坐立不安,会担心,开始恐惧不好的结果。而如果一开始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次考试,知道自己一定会失败。之后再试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两种情况哪一个会使你更恐惧:是不确定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还是直接知道会失败,来承受这样的压力结果。
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身体本回归无处存在,又何来的思想,又要该何去何从。我是谁,我们到底还会不会存在,重要吗?
还是好好珍惜活着的时光,好好珍惜自己身边可以把握的事物,和珍惜的自己的人吧。因为没有什么是永远的。包括所谓的永恒。
(以上全为个人见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4
我想我是因为可能
死后就不能再继续生前的其他事情
我喜欢思想固定在自己身体上去做
某些事的过程
活着的感觉不错
人活着也不简单
应该珍惜这次在世机会

还有很多事情等待我去经历

当人老了
靠回忆生活的时候就不再惧怕死亡了

对于任何人来说
死亡意味着解脱
因为死神光顾你的时候
你无能为力
死亡是全部思想的空间位移
等待这种思想也许是另一个机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04
人类对于死亡自古以来就有多方面的论证,畏惧死亡或坦然面对死亡的众说纷纭, 中西方对死亡的态度亦不尽相同. 既然我不为生前“不存在”悲伤,也就不应该为死后之“不存在”遗憾,前提是the deprivation account。这些西方人有关生命的哲学与东方非常不同,西方有僵直性,就是直接使用逻辑推理,地方则不然,有许多玄虚。对于死亡的惧怕方式也有众多,受宗教或者无知的因素尤甚,惧其死后之果无善也是死亡的惧怕主要表现方式之一.
第3个回答  2008-10-05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动物如是,人之求生,也可能是一中本能吧,
当然绝大部分的人怕死,不过也有“生有何欢,死亦何苦”的无畏者,更有自杀求死着,人,一直都走在走向死亡的路上。
怕死,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对死后的不了解和无知才惧怕,有的人却是因为不舍,不舍于名,利,不舍于情。
至于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天堂,死的那一刻,身体交还于寰宇,我们的思想或者去了我们自己的天堂吧,你说呢?

参考资料:自己

第4个回答  2008-10-04
也许是,但肯定不全是,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留恋,对未完成的愿望的无能为力。试想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怎舍得就这样永远的离去??!
相似回答